第七十二章 你好,1973

    第七十二章 你好,1973 (第2/3页)

几百美金,而小青山村卖的是什么?

    椅子,木头做的椅子,一把十美金。

    十万美金意味着所有客商一共订了一万把椅子。

    甚至,如果不是考虑到无法交付的问题,小青山村工厂接到的订单还要更多。

    一看到小青山村创下的‘奇迹’,许多跟着参会的企业当即眼红了。

    同时,也有不少同行升起了copy的心思。

    不就是一把椅子吗?

    随便找几个木工师傅,谁不会坐?

    你卖十美金?

    好,下一次我只卖八美金,退一步而言,即便是卖五美金一把,也不是没有赚头。

    这些企业的心思,并没有瞒过李杰的眼睛,他知道那些来展位上套近乎的,打得是什么主义。

    别说是七十年代,就是到了21世纪,抄袭同类商家的事也是屡禁不止。

    况且椅子确实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会被抄袭这件事,他早就有心理准备。

    反正以小青山村的产能,也无法满足所有的客商。

    十万美金的订单,足够让他们忙上一整年了。

    因此,72年秋季的广交会,小青山村工厂并没有继续参加。

    等代表团回来后,李杰也知道了会上发生的事。

    秋天的展现会上,出现了大批的同类型椅子,不论是外型还是原材料,几乎和小青山村的产品一模一样。

    为了获取更多的订单,友商之间更是打起了价格战。

    然而,令许多企业意外的是,他们的成绩并不怎么好,即使降低了售价,成绩最好的,也就拿下了一万美金的订单。

    这成绩,完全无法和小青山村相比。

    事后,江辽省代表团的团长还特地问过李杰,为什么同样是椅子,外商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不仅是代表团团长有此疑问,蔡光华同样也有类似的困惑。

    当时,他正准备向全省推广小青山村模式,挑选部分符合条件的知青点,成立同样的工厂。

    对于这个问题,李杰给出了解释。

    小青山村生产的椅子,看似很寻常,老师傅似乎都能学会,但真到了生产那步,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