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进入

    第二章 进入 (第1/3页)

    真宗为什么要把仁宗归到刘娥名下?

    很简单,一个词,母凭子贵!

    刘娥出身寒微,在当时并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恰好,当时真宗名下又没有儿子(之前生的都早夭了)。

    之后,李氏生下了一个男孩,也就是未来的宋仁宗。

    真宗想立刘娥为皇后,这个孩子来的恰如其分。

    刘娥名下有了个儿子,他再想立刘娥为皇后,大臣们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能为天子诞下麟儿,可以说是泼天大功。

    因此,当仁宗被刘娥抱养后,刘娥便顺理成章的被立为了皇后。

    仁宗从小就被刘娥贴身抚养长大,在他的记忆里,刘娥才是他的生母。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刘娥不是,但刘娥是皇后,并且真宗晚年多病,很多政事都是交给刘娥处理的。

    既占着皇帝的宠爱,手中又有权力,谁也不敢将事实告诉年幼的宋仁宗。

    直到仁宗亲政,也就是刘娥死后,仁宗才知道生母是李氏的事。

    稀里湖涂的活了二十多年,并且生母死时,他当时还不知情,只以为是寻常妃子去世。

    因此,仁宗对于生母是很愧疚的。

    但逝者已矣,仁宗想要补救,也没有机会。

    于是,他便将自己的愧疚全都转移到了生母族人的身上。

    李氏有一个弟弟,名为李用和,论辈分,李用和是宋仁宗的亲舅舅。

    福康公主的驸马李韦,便是李用和的儿子。

    将最受宠的女儿嫁给生母的亲侄子,仁宗多少是出于补偿心理,同时也是为了显示对母族的重视。

    结果,这场婚姻却成了一出悲剧。

    《清平乐》的原着便是以福康公主为主线,不过,正午在改编时,觉得不够宏达。

    所以,最终拍摄时将视角移到了宋仁宗的身上。

    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既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

    也表现了在风起云涌的朝堂背后,仁宗的情感抉择和喜怒哀乐。

    (哈哈,也有可能是为了增加集数,单拍福康公主和梁怀吉,哪拍得了七十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