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平衡

    第三十六章 平衡 (第1/3页)

    天禧末年,朝堂之上不仅是丁寇之争,刘娥也趁着真宗重病期间,攫取更多的权力。

    因此,张纶的建言也就没了下文。

    不过,虽然没有朝廷的拨款支持,但张纶并没有彻底放弃修堤一事。

    准确来说,修堤最初的建议是范仲淹提的,当时,张纶是范仲淹的上官。

    并且,张纶很欣赏范仲淹的才华,即便朝廷没有拨款,地方上的非议也多。

    但张纶仍然力排众议,支持范仲淹修堤。

    少顷。

    刘娥压下了心中的不悦,扫了一眼台下的众臣。

    “官家提及张纶,此人确实颇有实干,诸卿觉得张纶能否胜任此事?”

    台下。

    丁谓脑中急转,仔细分析着太后的心思。

    太后揽权的意图,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官家此次当着众臣的面,亲自建言,这是从前没有发生过的事。

    其中,是不是暗藏纠葛?

    官家是否想尽快亲政?

    丁谓位列中书,宰执天下,这一点,他不得不考虑。

    尤其是太后刚刚特地多看了他一眼,太后明显是让他发表意见。

    可他暂时还没弄清楚太后是什么意思。

    太后到底是支持官家的提议?

    亦或是拒绝?

    就在这时,一旁的王曾倒是率先表态。

    “天禧末年,张纶曾建言修泰州堤一事,那份上书,臣曾经看过,其中条理分明,颇有可取之处。

    另,张纶长期主政于江淮之地,对苏湖秀三州的环境亦是颇为熟悉。”

    虽然王曾没有明确表明张纶能否胜任,但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无不昭示着,张纶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其实,对于李杰的提议,王曾心里也是很吃惊的。

    全国的官员那么多,纵使王曾位列参政,也无法记住那么多的人名。

    刚刚他的脑海中闪过了许多人的名字。

    可张纶却不在其列。

    直到官家提到张纶的名字,王曾才勐然想起这个人选。

    张纶吃亏就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