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范仲淹

    第三十八章 范仲淹 (第2/3页)

紧接着,张纶将诰命交到了范仲淹的手中。

    “希文,你自己看吧。”

    宋朝制书大体有两种,一种用白麻纸所写,由学士院起草,称内制,也称白麻。

    另一种则是由中书下面的舍人院起草,用黄麻纸,称外制,也称黄麻。

    范仲淹打开诰命一看,然后整个人顿时愣住了。

    这样的反应,不由让一直观察他的张纶有些失望。

    剧本不对啊!

    希文难道不是应该开心吗?

    虽然治水是一件苦差事,但希文的家乡就在苏州,且以希文的才干,办好这件差事应当不难。

    有了治水之功,朝廷肯定能看到希文身上的才华,自此,希文的官途不说一路通畅,但也比之前要强。

    起码不再是默默无闻。

    对于范仲淹的才能,张纶是极力推崇,文学上的修养自不必提,引据论典,出口成章说的便是希文这种人。

    更让他惊讶的是范仲淹的办事能力。

    自范仲淹上任以来,西溪镇的盐税提高了将近三分之一。

    最难能可贵的是,盐税的提升,并不是以压迫盐民为代价换来的。

    张纶之前就是靠盐业起家的,自然知道其中的难度。

    一人独处时,他时常会想,如果手底下的人都似希文这般能干,何愁大宋不兴。

    其实,张纶也知道他自己的短板,论功绩,他不比人差,差就差在出身上。

    他不是进士科出身。

    但希文不一样,希文是正儿八经的进士,他被派到泰州当监税官,不是因为能力不行,也不是因为没有才华。

    只是单纯的因为没有背景,朝中无人。

    不然的话,希文怎么可能会在西溪蹉跎光阴?

    “希文,你脸上怎么不见笑容?”

    少顷,张纶直接问道。

    “使君。”

    范仲淹长揖一礼:“多谢使君举荐!”

    “别!”

    见状,张纶连忙往旁边一闪,随后对着北方遥遥一拜。

    “希文,此事我可不敢揽功,举荐你的人不是我,而是官家。”

    张纶和王曾是旧识,两人虽然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也算有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