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戎,兵也

    第三十九章 戎,兵也 (第1/3页)

    迩英阁。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礼也。”

    “戎,兵也。”

    这一日,迩英阁的讲官又换了一人,听他那苍老的声线便知,此人的年纪已然不小。

    事实也确实如此,今天授课的是新鲜出炉的翰林侍讲学士孙奭。

    虽然孙奭是去年刚刚调到兖州任知州,任职还不满一年的时间,但这在北宋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有时,某位官员还没抵达任职的地方,新的朝廷诰命就下来了。

    其实,对于入不入京,孙奭本人并不是很在意,尤其是现在执掌相印的是丁谓。

    当初,孙奭正是因为反对林特和丁谓的茶法,从而得罪了丁谓一党,然后被贬出了京城。

    如果不是王曾特地写了一封书信,信中言明此次入京乃是为了教导官家,他还真不愿意回来。

    对于丁谓这帮南人,孙奭是很看不惯的。

    他看不惯倒不是因为瞧不上他们的能力,恰恰相反,丁谓的能力很强,丁谓担任三司使时,功绩卓着。

    真正让孙奭瞧不起的是,王钦若、丁谓等南人上位的手段。

    东封西祀,不知花费了多少钱财,这些事大多都是由这帮南人挑起来的。

    不仅如此,为了供奉天书,先帝耗费巨资,修了玉清昭应宫,这一修,便是八年时间。

    占地四余顷(一顷等于一百亩),长达八年的修建时间,花费亿万两,亭台楼阁两千余间。

    为了建玉清昭应宫,几乎花光了国库里的银钱,并且还召集了大量的役夫。

    论规模,论花费,只怕当年的阿房宫也不过如此。

    如果不是国朝承平日久,天下富足,修玉清昭应宫,绝对是亡国之举。

    因此,孙奭是极其讨厌丁谓等人的。

    一群只知迎合上意,不知民间疾苦的奸邪!

    不过,讨厌归讨厌,孙奭却不会借着给官家上课的机会干点什么。

    他是一个很传统的文人。

    该上课,便一板一眼的上课。

    比如,他今天讲的便是《左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另一边,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