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转移视线

    第六十九章 转移视线 (第1/3页)

    “大娘娘,置榷场,您会同意吗?”

    “当然不会!”

    刘娥回答的斩钉截铁,置榷场,劳心劳力,且有资敌的风险,最关键的是赚不到什么钱。

    那点收益,连榷茶的零头都赶不上。

    而这一点也是实情,北宋设置榷场,赚钱是真的,但相比于赚的,更多的是被贪了,以及走私流失。

    其实,宋廷并不怎么重视榷场贸易。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的王朝都有一种优越感,以天朝上国自居,似辽国、西夏、唃厮啰等政权,搁在中原王朝眼中,都是蛮夷。

    榷场贸易中更多的是政治属性,性质大约和朝贡贸易类似。

    和平时期,偶尔开放开放,给夷狄一点甜头,以示恩宠。

    而贸易本身的经济属性,反而不被重视。

    就像朝贡贸易一般,中原王朝的回礼大多远超上贡物资的价值,有时甚至有几倍,几十倍的差距。

    因此,北宋的榷场并不是一直开放的,一度废止。

    另外,北宋在榷场的职官配置上也充满了北宋的特色——冗官。

    管理榷场的人员互不统属,既有边地任职的高级官员,也有朝廷派遣的常参官(从七品以上)。

    当然,天子的耳目,内侍也是少不了的。

    他们彼此之间,互不统属,互相制衡,以跨国贸易的利润,这些人一天到晚只想着争权夺利,哪还有心思去管理榷场?

    连带着,走私商人也介入其中,以输送利益为砝码,获取边地的走私权。

    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榷场贸易的利润,大多都进了这四方的口袋里。

    出淤泥而不染,何其难也,纵使偶尔有清流涉足其中,要么被分化拉拢,要么对其隐瞒。

    亦或者因为勾连的几方太过团结,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这些情况,天子是很难知晓的。

    毕竟,榷场都设置在边境地区,天子之身,乃万金之躯,怎会亲自驾临边地?

    久而久之,榷场贸易的收益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收益,天子对于这点利益,自然不会上心。

    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