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嫌隙

    第七十一章 嫌隙 (第2/3页)

易办的差事。

    虽然官家只是让曹倩给唃厮啰带个话,但若只是给唃厮啰带个话,曹韦又何必建议曹倩亲自前去?

    此行,表达善意只是最基本的目的。

    未来开设的榷场,才是重中之重,曹韦甚至想更进一步,得到唃厮啰的一个承诺。

    自古以来,河西地区便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商路,令中西方得以开展贸易。

    然而,自从西夏占据了灵州之后,这条商路基本处于半废状态。

    凡是过境的物资,十中取一的税收自不必提,因为十税一是惯例。

    真正令商路断绝的原因是,夏人压根就不守信,收税也就罢了,还时常劫掠,勒索。

    甚至会将商品中最好的一部分截留下来。

    久而久之,夏人的名声就臭了,不论是中原地区的商队,还是西域地区的商队都不敢往西夏走。

    有鉴于此,商队不得不转道青海地区。

    只是青海地区的商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

    吐蕃地区名义上的共主虽然是唃厮啰,但吐蕃的具体情况更像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

    千户以上的部族便可以称之为大部族,小的部族甚至仅有百来户,众多的部族散落在河陇地区。

    这些部族有时并不怎么服管教。

    纵使有唃厮啰的支持,劫掠之事也是时有发生的。

    曹韦希望在这一点上得到唃厮啰的承诺,务必确保商路通畅,一旦榷场设立,西域地区的货物最好能够源源不断的运至榷场。

    橘生淮南则为橘,西域虽然乃是蛮夷之地,但却盛产香料。

    东京城中,上等的回纥香一斤的售价高达三贯,而在回纥当地,同等的香料只需三百文。

    十倍的价差,即便扣掉高昂的运输成本,收益至少也在五倍以上。

    如此巨大的利润,谁人得知不会眼红?

    曹家也有专门的香药铺子,自商路断绝后,采买的价格越来越贵。

    如果不是担心太后以及满朝诸公心生猜忌,曹氏早就组织商队,远赴西域通商。

    曹氏世代为将,手里也跟就不缺人,只要曹氏愿意,随时组建之一几百人的武力商队,根本不是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