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反响

    第八十八章 反响 (第1/3页)

    王曾的震惊和丁谓是一样的,官家一介少年,竟然提出这等面面俱到,而且看似可行的茶法。

    这已经难以用‘神童’二字来解释了!

    大宋的‘神童’并不少,如已逝的杨亿,如现在的晏殊,他们皆是少年成名。

    但他们成名的原因更多是才思敏捷。

    那是文学创作上的,不是事务上的!

    做官和做学问,完全是两回事,后者可以靠天赋,前者却需要积累。

    如果不是深入的了解过茶政,且有着一定的经验,是无法提出这等新法的。

    显然,官家并不具备上述的外在条件。

    王曾虽然很少给官家上课,但官家上课的内容他是知道的,截至目前为止,官家的授课尚处于理论阶段。

    实务类的,很少。

    顶多也就是先帝病重的那段时间,官家在资善堂观过政。

    可资善堂观政那么点时间,真的足够支持官家迅速的熟悉政事吗?

    念及至此,王曾又一次将目光放到了眼前的文书上。

    为官数十载,以他之力,恐怕也无法提出似这样的新茶法。

    难道有太后相助?

    如果是这样的,一切就合理了。

    可另一个问题便随之而来,太后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王曾的印象中,太后可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先帝生病的那段时间,太后私下的小动作可不少。

    如果不是太后的小动作太多,寇相也不会联合内侍,行那冒险之举。

    “据传信的中使所言,此策确是官家御笔所着。”

    这?

    听到这话,王曾心中愈发的疑惑。

    他真的有点看不清局势了。

    变得太快!

    另一边,其他大臣听到这话,纷纷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此事母庸置疑!”

    旋即,丁谓直接拍板定下此事的调子,虽然他现在也犯迷湖,但拥护官家总是不会出错的。

    哪怕官家不在场。

    “王参政,对于买断制承包一事,你怎么看?”

    沉默片刻,王曾试探性的回道。

    “此事或有可为。”

    “官家言,以寿州霍山场为例,以三年为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