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刘娥的教导

    第九十二章 刘娥的教导 (第2/3页)

   宋真宗即位时发布的制书中有一句话,‘先朝庶政,尽有成规,谨守奉行,不敢失坠’。

    而这,也是异论相搅的由来,虽然异论相搅是真宗提出的,但他也是从太宗那边继承而来的。

    李杰沉默片刻,反问道。

    “若人人异论相搅,朝政当何由?”

    听到这个问题,刘娥并无恼怒,而是耐心的解释道。

    “专任虽能加快政事的处理速度,但同样容易催生权臣。”

    “自秦三公九卿制起,宰相独揽朝政,权相迭出,至汉,内朝设六尚,外朝设‘十三曹’,再至魏晋、隋唐之三省六部。”

    “历朝历代,皆循此制。”

    刘娥的言论虽然有些牵强附会,强行将相权与皇权之争,往异论相搅上靠。

    但也不是全无道理。

    自古以来,相权和皇权之争便没有停歇过。

    到了宋朝,皇权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皆是分割相权的产物。

    “我懂了。”

    李杰没有继续唱反调,异论相搅确实有益于维护皇权的稳定,这是母庸置疑的。

    然,它的危害同样不小。

    可用,但需慎用。

    用‘异论相搅’,也是不得以为之。

    毕竟,古代王朝的信息传播速度远不如后世,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法洞悉天下所有事。

    信息沟通不畅,必然会带来信息障碍墙。

    别说是古代,便是后世的网络时代,障碍墙同样是存在的。

    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无法面面俱到,总有疏漏的地方。

    而这方面的缺漏,需要监督体制来弥补。

    如果挑选合适的监督者?

    一是看监督者的个人道德品行,这一点,从言官的选任标准,也能看出一丝端倪。

    台谏官的选任标准中,除了官阶、资历、出身之外,德行才学也是尤为重要的。

    别无脏滥(贪污),以及忠厚淳直,更是屡次写入诏举台谏官的敕文中。

    其次,则是选用不同派系的人。

    官官相护,这是无法避免的痛点。

    指望同一派系的人互相监督,无异于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