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拍即合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拍即合 (第1/3页)

    “谢上使。”

    虽然唃厮啰明知道对方是在推诿,但他还是微微躬身,行了一个吐蕃的传统礼节。

    弱肉强食,这一点,唃厮啰看得很清楚,这和他幼时的经历息息相关。

    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当傀儡的。

    即便唃厮啰身怀赞普的血脉,但偌大的青塘、河湟地区又不是只有他一人。

    不是非他不可!

    唃厮啰能够活下来,而且是相对有尊严的活下来,其中大半要归功于他的心态。

    能忍则忍!

    八年前的三都谷一战,唃厮啰至今仍是记忆犹新。

    前不久,他刚刚从温逋奇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那个西北名将又回来了。

    曹韦重回西北,往后西北地区的防御只会更加严密。

    而眼下这位更是曹韦的嫡子,值此之际,曹韦之子秘密出使邈川,其中隐藏的含义,可谓是意味深长。

    所以,唃厮啰才会将自己的姿态摆的足够低。

    刚刚索书一事,也是一次试探。

    吐蕃再穷,也不至于连一本《论语》都找不到。

    吐蕃的穷只是相对而言的穷。

    毕竟,吐蕃地处高原,碍于环境因素,只能以畜牧业为主,其中吐蕃的青海骢、河曲马皆是闻名天下的良马。

    一匹品相上佳的河曲马,至少也要六十贯。

    而这样的马,唃厮啰手下至少有数千匹。

    之所以是数千,而不是数万,主要还是因为他现在的处境,仰仗着温逋奇过日子,即便唃厮啰有本事,也不敢完全暴露出来。

    拥兵五万,是唃厮啰可以自己设下的红线。

    (ps:游牧民族的兵员和宋王朝的兵员不是一回事,人家是全民皆兵,除了妇孺之外,战事一起,全员皆兵)

    “敢问上使,小王可有聆听德音的机会。”

    唐宋,除诏敕之外,另有德音一体,一半是用于施惠宽恤之事,偶尔也会代指帝王的诏书。

    此时,唃厮啰适时的表现出了急迫的情绪,毕竟在宋人的眼中,不论是吐蕃亦或者是党项,皆是蛮夷。

    蛮夷,不通教化,稍微冒事一点,也是正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