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愁眉苦脸二人组

    第一百八十章 愁眉苦脸二人组 (第1/3页)

    当萧关失守的消息传遍四方,天下震动!

    京师。

    大军得胜的消息,其声势甚至压过了科举舞弊桉。

    其实,严格来说,这场舞弊桉也不算是舞弊。

    而是和科举制度更易有关。

    弥封、誊录制度,是古代科举杜绝舞弊的手段之一。

    弥封,即朝廷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部分暴露考试信息的内容,用纸湖起来。

    待到考官评判之后,排定名词方可拆封。

    誊录,即是由相关工作人员抄录考生的试卷,如此一来,也就杜绝了通过笔迹识人的弊端。

    弥封制度,最早在唐朝时出现过,但并没有形成惯例。

    直到宋朝,弥封制度才成为定例。

    但最初,似发解试这样的考试,并没有执行弥封制度,到了宋真宗时期,方才开始慢慢普及。

    作为首善之地的开封,当然是最早出现的。

    不过,即便如此,宋真宗也没有专门为开封府发解试设立弥封官。

    直到今年开封府解试,李杰方才正式下诏,设立了弥封官。

    然而,高弁等考官似乎对此不怎么重视,评判考试成绩的时候,仍旧按照过去那一套。

    即,兼采时望。

    考官评定考试成绩时,更加青睐那些已有文名的士子。

    具体而言,高弁并没有将弥封当回事,评定成绩时,公然揭开了试卷的湖名。

    然后,一边对照考卷,一边对照文名评定。

    不仅是高弁没在意,其他的考官同样对此视若无地,甚至作为弥封官的王轸都没当回事。

    考官不在意,监察御史王轸也不在意,他们自然也就没有保密意识。

    事后,此事曝光,那些黜落的士子,当然是极力声讨考官,嚷嚷着考官集体舞弊。

    落榜士子的出发点很简单,我没输,只是考官作弊,如果再考一次,说不定就能中了。

    不过,还没等此事发酵,前方的捷报就传入了京师。

    虽然京中的老百姓大多不知道萧关的重要性,但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夺取萧关,顿时变成了辉煌的胜利。

    大捷!

    自太宗朝开始,从未有过的大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