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五章 各怀心思

    第两百一十五章 各怀心思 (第1/3页)

    政事堂。

    “今日召集大家来此,为的便是议一议盐法之事。”

    说着,丁谓伸手指了指摆在前方的几分札子。

    “眼前这几份札子便是呼声最高的几种办法。”

    “其中,本相以为章郎中提出的钞引发最是合宜。”

    经过几天的收集,无数的札子呈到了中书,这其中,既有坚持入中制度为主的,也有坚持折支制为主的。

    同时,还有人建议实行如茶法一样的分销制、承包制。

    更甚者,还有人提出自由贸易制度,即放开官卖,食盐全由商人贩售,官方只需收税即可。

    也就是现在的言论相对比较宽松,如果放在某些辫子朝,仅凭这种发言,丢官怕都是轻的。

    而在繁复的改制中,丁谓最欣赏的便是由祠部郎中、权度支判官章得象提出的钞引法。

    何谓钞引?

    即盐引!

    具体做法便是,设立或者以原有的机构为主,专门负责管理盐钞,不论是印刷,还是售卖,皆由此机构负责。

    商人若是想请盐,或是以现钱,或是以金银折博,或是以沿边入中粮草。

    简而言之,不论以何种方式,商人最终拿到手的便是盐引,然后再以盐引去两池请盐。

    盐场,只认盐引,不认人。

    如此一来,盐引也就成为了一种有价值的凭证。

    其实,章得象之所以提出钞引法,也是收到了蜀中交子的影响。

    交子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便利!

    解决了大宗贸易时,钱财携带难的问题。

    交子做的到的事?

    盐引也能做到!

    并且,盐引更权威,因为盐引乃是大宋官方印刷的凭证,由朝廷登记在册的!

    另外还有一点,盐引不止是凭证,它还能换到相对应的盐!

    众所周知,盐利甚厚!

    有盐作背书,商人对盐引的接受程度,肯定会很高。

    当然。

    章得象也意识到了钞引制的缺点,而且是重大缺点。

    此物,不能滥发,超发!

    一旦发出的盐引超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