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四章 重策论

    第两百二十四章 重策论 (第1/3页)

    正旦。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朝中大臣期望中的‘还政’诏书,并没有如期而至,反倒是观政制度的诏书颁行天下。

    天圣二年进士科及第的举子,不再直接授官,而是由流内铨进行差注,将新科进士分配到各个岗位进行观政。

    毫无疑问,观政制度的实行,打破了宋朝固有的体制。

    并且,观政制度从提出到推行的速度,也远超旁人的想象。

    按照过往的标准,一项新的制度如果要施行,不讨论个一两年的时间,是无法通过的。

    然而,对于这种低效的行为,李杰确实有无法忍受。

    大宋如今最需要的便是降本增效!

    冗官,已然初现端倪。

    如果继续保留某些潜规则,行政效率只会越来越低。

    吕府。

    参加完宫中的晚宴,吕夷简满怀心事的回到了府中。

    突然颁布进士观政的事,无疑让他很是气馁。

    但,还是那句话。

    面对如此强势的官家,他又能如何?

    难道直接辞官吗?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只得服从。

    时至今日,吕夷简愈发的摸不透官家的心思了。

    官家为何要如此迫切的让进士观政?

    在他看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

    或者说,根本没必要那么着急。

    进士是否需要观政,而今朝野内外并没有形成共识。

    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

    官家难道就不怕让天下士子寒心吗?

    其实,也不怪吕夷简无法理解,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一样。

    在李杰看来,士大夫并不是国民统治的基础,虽然政令最终需要士大夫执行。

    但王朝延续的关键却不是士大夫,而是民,真正的民。

    不是士大夫口中的‘民’。

    士大夫口中的民,指的并不是老百姓,而是士大夫自身。

    因此,李杰虽然在意士大夫阶层,但在意的程度,也就那么一回事。

    不仅如此,李杰直接推行进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