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章 契机

    第两百五十章 契机 (第1/3页)

    之所以不直接处置谢涛,主要是因为李杰想看看刘筠,或者刘筠那一系的人会作何反应。

    与人斗,其乐无穷也。

    得!

    得!

    这时,外殿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李杰转头看了一眼漏刻。

    算算时间,前线的军报该送到了。

    “官家,前线军情到了。”

    果不其然,只见雷允恭捧着一份密卷走了进来。

    紧接着,刘茂勤从雷允恭的手中接到军报,然后再转呈给了李杰。

    打开密卷一看,李杰的眼中闪过一丝讶色。

    契丹大军竟然还停在岐沟关?

    虽然这份军情已经是数天之前的前线战报,但自契丹大军驻扎在岐沟关,已然过了十来天了。

    十万大军,十多天,一动不动,契丹人打得是什么主意?

    疑兵之计?

    想想也不可能。

    数万大军的调动,岂能是悄无声息完成的?

    看到这份奏报,李杰还真没有猜出契丹人的用意,直到他看见了王德用的分析。

    关于契丹大军为何迟迟不动,王德用提出了数种可能,其中一种便是真宗丧期。

    宋朝皇帝丧期,实行的是‘双轨制’,即宫外以日易月,宫内仍然服丧三年。

    当然,三年只是一个大致数字。

    像大宋战神,只为太祖服丧一年即止,大宋战神服丧期短的理由也很强大。

    战事多嘛,我大宋战神,忙得很,服丧一年,也是迫不得己的。

    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如果没有我大宋战神亲自指挥,战事失败了,谁负责?

    等到真宗继位,也许是觉得大宋战神服丧时间太短,不符合礼法,所以,真宗直接来了一次长达二十九个月的服丧期。

    真宗也是北宋服丧最长的一位帝王。

    到了李杰这里,他自然是遵照古法,也就是经学大家郑玄主张,以服丧二十七个月为‘三年之丧’。

    真宗是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崩于延庆殿(福宁殿)的。

    而今是天圣二年(1024)四月,距离真宗登仙已经过了二十六月,依照礼制,下月二十九便是禫除(举行祭礼除丧服)。

    禫除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