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三章 担忧

    第两百五十三章 担忧 (第2/3页)

,哪个不是长了八百个心眼?

    即便是素以刚强闻名的刘烨,也是心思玲珑之人。

    川陕四路盛产盐、铁、茶,这三样也是川陕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

    监察盐铁茶,亦是川陕地区转运使的重要职责。

    而监察这些东西,必然绕不开太后的亲族——刘氏。

    天禧末年,刘氏族人横行于蜀中,夺民盐井,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彼时,寇准坚持要求法办,严惩刘氏族人。

    但真宗却因为刘娥的缘故,希望赦免刘氏族人的罪责。

    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宋境内,哪一样东西不是赵宋皇室的?

    刘娥身为天下之母,她家的族人夺了几口盐井,又算得了什么?

    有真宗在一旁拉偏架,刘氏族人夺盐井的事,最终是不了了之。

    刘氏族人依然是冠绝天下的后族,被欺压的老百姓,投诉无门,只能把牙咬碎了往肚子里咽。

    至于寇准,因为这事,他和刘娥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同时,刘娥也坚定了除掉寇准的决心。

    “小心?”

    “小心谁?”

    刘筠呵呵一笑,不屑一顾道。

    “我乃朝廷命官,需要小心谁?”

    刘筠当然知道好友的意思是什么,但就像他说的一样,他是朝廷敕命的四路都转运使。

    只有旁人怕他,没有他畏惧别人的道理!

    刘氏虽是太后亲族,但他一点也不怕!

    谁敢阻碍他实行转运使的权力,谁便是他的‘敌人’,是大宋的敌人!

    他的背后有官家,有好友,有天下万民!

    何惧之有?

    另一边,刘烨一看刘筠的表情,顿时明白了。

    得。

    这话是白说了。

    自咸平元年(988)入仕起,刘筠的仕宦经历多在京中,差遣也多是清贵的文官。

    而且,哪怕贬黜的那段时间,刘筠担任的也是地方知州。

    不同于刘筠,刘烨的仕宦经历就丰富多了,进士及第后,他先是在龙门县(今广东龙门)担任知县。

    而后一步一步,升任益州通判,到了天禧元年(1017),刘烨被真宗任命为谏官。

    再之后,又历任判三司户部勾院、右司谏、侍御史知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