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献俘仪式

    第三百零九章 献俘仪式 (第1/3页)

    八月十五。

    天还未亮,宣德门前已是灯火通明,入内内侍省、枢密院、御史台、礼仪院、太常礼院各司其职,正在紧急搭建献俘仪式的现场。

    入内内侍省负责布置宣德门门楼前楹的御帷,以及庆典当天所用的御座。

    当然,御座是现成的,只需要从内朝抬至宣德门门楼即可。

    在场的各个机构中,入内内侍省的工作,无疑是最轻松的。

    最忙的当属礼仪院院,他们不仅要划分好各部门的位次,还要负责检阅献俘仪式所需的礼乐。

    同时,他们还得培训参加献俘仪式的俘虏,免得俘虏们出了什么岔子。

    如果献俘仪式出现问题,最先受苛责的必是礼仪院。

    好在礼仪院知院李维,本身便是遍览群书的大家,十岁,能咏古乐府、诵史诗百余篇,尚未及冠,就能遍读九经,尽通其义。

    论儒学造诣,李维丝毫不输后周时期的大儒张昭。

    少顷。

    晨光微熹,现场的搭建工作也迎来了尾声,没过多久,朝中文武百官便相继来到宣德门前。

    按照献俘礼,朝中文武百官及诸方使节当一如大朝会时的班序,分立东西二班。

    然后,由枢密院长官或者次官,立于中间,站在枢密院正副使身后的便是参与献俘的将校官。

    站在将校官之后的便是俘虏。

    各班次就绪后,天子以常服从内东门而出,诸官依次迎驾,最终,天子升御座,与楼下百官正式见面。

    百官横行向北,三拜天子,由宰相引领百官上奏‘圣躬万福’,如此反复三次,礼毕。

    百官归位,献俘仪式正式开始。

    其后,由翰林学士立于城楼南面,宣昭此次战事胜利,以及被俘人员的身份、罪责等。

    此谓,昭告天下之意。

    既能宣示大宋武德充沛,又能震慑宵小。

    宣诏完毕,由枢密院正副使领衔,在礼仪院的引导下,将校官和俘虏先后登场。

    并且,天子将会当场给被俘者定罪,或是就刑,或是释放。

    受刑者,当即押送至法场受刑,释放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