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胁迫清廷

    第一三七章 胁迫清廷 (第3/3页)

沧州开始,涉水行军,一直到静海。在一个秋雾乳浸的早晨,太平军前锋主力在浮水前进中迷失了方向,偏移到了陷水最深的天津附近的杨柳青,那里的民众唱起了歌谣:

    杀到天津卫,朝廷好让位;

    杀到杨柳青,皇帝爷发了昏。

    突如其来的太平军让天津知县谢子澄焦虑万分。但他没有退缩和慌乱。太平军还在沧州一带时,天津已经开始做一些防备了。

    长芦盐运使杨霈捐廉制洋枪五百杆,招募壮丁,日夜操练,号称芦团。还有,清廷令前任浙江巡抚梁宝常协同天津地方官办理团练,不过,办团练不是一两个月就可以搞定的事,所以这只停留在纸上罢了。

    心急如焚的除了谢子澄这样的官员,还有天津的绅商富豪。如果太平军破城,这些富豪肯定要“恢复出厂模式”,有的甚至小命难保。

    天津本是京师之辅,集聚了不少北方富豪,在这个危难时刻,为保住利益,他们自发抱团,掏钱成立了义民局二十八处,每局招募精壮者五六十名,按期训练。

    在这些富豪当中,有一个叫张锦文的人,他是大盐商,首先号召富豪们捐一批款当做团练经费,并进献守御策给盐政文谦。

    文谦索性差他招募壮勇。张锦文凭着强大的财力,迅速招募了3000名壮丁,开始操练,号称铺勇。

    至此,天津的防御力量只有义民局几千人,芦团加铺勇数千人,而且不是正规军,天津原本驻扎的镇协兵都征调在外地。

    眼看太平军越来越近,在一个深夜,张锦文又主动拜访知县谢子澄,询问谢子澄御敌工作的进展,谢子澄哭穷,说缺钱寸步难行,张锦文立刻从身上拿出票钱四千缗,赞助谢大人募勇购炮,还给谢子澄打气,说他会说动城内绅商捐款,以保证守城开支。

    有了这个后盾,谢子澄第二天就花重金招募民众加固城防。

    募力夫万余,掘长濠于小稍直口。复以席裹土如盐包然,叠成炮台,置炮盘六座于台上。

    几天后,张锦文再次给谢子澄献计,为了弥补兵力不足,说可以把牢狱中的囚犯放出来,要他们杀敌赎罪,谢子澄立刻照做。

    囚犯中有一个叫刘继德的回民,他曾是土匪强盗类的小头目,出狱后振臂一呼,竟然聚集了一千多回民,谢子澄喜出望外,把他们编成一支队伍,但有一个问题:没钱发饷。张锦文知道后,马上筹措了二万两银子送给谢子澄。

    天津在张锦文和谢子澄等人的张罗下,防御力量壮大了不少,但还不够,他们还发动全城民众,凡提供太平军情报和献计献策者都重赏。

    果然,有一个叫贾庆堂的村民向谢子澄献计,说太平军肯定会从浅水处偷渡,这不能不防。他们村里大多数是“弋凫者”,也就是雁户(用枪猎杀大雁的人),这些人善用排枪,“置小舟上,覆以席,推行水中,百发百中”,如果用数十倍的赏钱把他们招募来毙贼,那么太平军将无法通过。

    在场的绅商和谢子澄等官员都认为这个计策好,立刻招募了500多名雁户,由贾庆堂做向导,然后埋伏在稍直口之东南。

    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只可惜帮助了清军,贾庆堂这一毒计后面让太平军损失了两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