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六章 遍地开花(求票!)

    第三〇六章 遍地开花(求票!) (第2/3页)

南英桂灭掉了太平军,咸丰下旨大加赞赏。

    僧格林沁已经从草原返回,草原上走了一遭,走了个寂寞,连马匪的尾巴都没抓到。

    天寒地冻,僧格林沁带着部下返回张家口,随行的骑兵多了两万,这是他在察哈尔征调的。

    至于少了这两万人,察哈尔的牧民是否会面临缺少人力的窘境,这个不在僧格林沁的考虑范围。

    咸丰对僧格林沁没有失望,他晋封僧格林沁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让他在张家口练兵。

    甚至还拨付了一批钱粮。

    肃顺掌管户部之后开源节流,倒是攒下来一批钱粮。

    咸丰有了信心,似乎是想励精图治。他让兵部清查九门提督衙门,重新清点八旗步兵营和巡捕五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本三万多人的员额,现在不足两万。

    咸丰当即撤了九门提督的职,下旨令恭亲王重新编练人马,工部打造兵器。

    又令肃顺的哥哥郑亲王端华重建丰台大营。之前太平军肆虐直隶,丰台大营的兵马都已经在胜保的手下消耗殆尽。

    尤其是胜保和淮海军一战,彻底将丰台大营的兵给消耗光了。

    之前清廷没钱,一直没有重建丰台大营。

    现在肃顺在户部理财,又令工部打造兵器,终于攒足了重建丰台大营的钱粮。

    京城八旗的嫡系子弟多是纨绔,根本就没有什么战力。

    因此肃顺建议咸丰选用生活贫苦的八旗旁支子弟,补充丰台大营。

    这个建议非常的大胆,肃顺确实是看到满清的弊端。

    当然这也招来了利益集团的反对。

    不过咸丰这次倒是有担当,没有怂,直接给挡回去了。

    他知道这些人是想给嫡系子弟找一个差事。现在大清都要朝不保夕了,这些人还想着从朝廷捞取好处。

    这如何不让咸丰心寒?

    端华重建丰台大营,选择那些生活贫苦的八旗旁支子弟为兵。配给工部自产的抬枪,日日操练。

    这些人得了差事大都感谢皇恩浩荡,一个个认真训练,吃苦耐劳,生怕丢了饭碗。

    大有一扫往日沉珂的架势。

    冷清的丰台大营在咸丰五年再次热闹起来。

    至此,整个京城内有三万九门提督兵马,近有两万丰台大营两万新军。在往北有僧格林沁四万蒙古骑兵拱卫。

    形成三层防御圈。

    咸丰心中稍安。

    大家都在积蓄力量之时,一个不为人重视的地方率先打起来了。

    云南号称十万大山,道路不便,偏偏又盛产矿产资源。

    茶马贸易也也让云南成为西南地区与缅甸印度贸易的枢纽。

    这样一个地方偏偏还多民族混居,甚至遍地土司。

    怎一个乱子了得!

    咸丰五年正月已过,新任云贵总督恒春在昆明的府衙之中听着曲儿。

    昆明自古有春城的美称。虽然还是隆冬时节,但是在昆明已如同春日一般。

    总督府中种着各种花草树木,如同一幅满是鸟语花香的画卷。

    恒春是旗人出身,刚刚从山西巡抚的位子上提到云贵总督。

    这得益于肃顺的改革,清廷提任满人官员到各地担任督府,给他们实权,让他们以此在地方上创建新军。

    刚好罗绕典在总督位子上去世,清廷于是将恒春派了过来。

    恒春自己也想到云南来,他在山西的任上一直提心吊胆。

    其他人不知道,他这个山西巡抚可是清楚的很。太行山上的那伙匪徒不好惹。

    也就是他们只是占领了山区的一些县城,并没有将动静闹大。所以各地没有太当回事。

    恒春不明白,这伙人明明实力强悍,为何会愿意窝在太行山中呢?

    这很不符合常理,他在山西太原的巡抚衙门经常被噩梦吓醒,生怕一觉醒来自己的巡抚衙门就被这些太行山匪端了。

    太行山匪不出来,又那么难打,所以地方官府没人愿意上报这个事情。

    谁上报了意味着自己可能要去领兵剿匪,那与送死无异。

    刚开始的时候多少剿匪的兵力派进了山,但是一点火星子都没有崩出来就全都没了。

    甚至有的府县挑衅了太行山匪,直接就被端了县衙府库。

    但是那些太行山匪打完了就又退回去,就像是纯粹的报复一般。

    于是大家都形成了一种默契,掩耳盗铃罢了。

    为官一任,谁不想平平安安的度过呢!

    感谢陛下,皇恩浩荡。恒春终于跳出了山西那个是非之地。

    云南虽然离京城远了些,但是这里山高皇帝远,恒春在此就是个土皇帝。

    而且昆明这里环境气候宜人,风景秀美,就连姑娘都水灵水灵的。

    一到云南之后,恒春就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