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家臣?(5000+求票!)

    第三二九章 家臣?(5000+求票!) (第2/3页)

应高原的气候。

    现有的条件下,复兴军要是上高原,非战斗减员就得让董书恒肉疼。

    新政府成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董书恒最终还是决定将都城定在京师,他决定将其改名为新京。

    新政府依然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地方上,实行省、府、县、乡(镇),四级管理模式,就跟以前的复兴军政府一般。

    相比于满清,增加了乡镇一级,之所以要这样,就是为了打破几千年来皇权不下乡的弊端。

    华夏政府的管理直接到乡镇一级,通过乡镇向村落渗透管理。

    在省一级之外设立市,市归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作为一些重要的中心来建设。第一批设立的市是新京市,包括现在的京师、天津卫、永平府这个靠近渤海的三角地带。

    原本京师的位置将作为今后的政治中心。新京的商业中心将放在天津卫地区,工业中心则放在永平府,这两个地方都适合建设大型港口。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集中在一起发展。北方的水资源匮乏,不适合发展超大型城市。

    另外还有沪市,沪市囊括了原来的松江府、太仓州,这里将作为东南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发展,同时还是对外贸易的窗口。

    徐州府和海州府将合并成为徐州市,作为一个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发展。

    漳州府和泉州府分离出来组建厦门市,作为南方的一个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

    川东的重庆府、顺庆府、绥定府、夔州府、忠州、酉阳州、石柱厅组建东川市作为西部的工商业中心发展。

    接下来就是大搬迁工作,淮海书院将一份为二,一部分师生将北上组建新京书院,至于校址暂时放在了规模仅次于皇宫的恭王府。

    董书恒也不住在紫禁城中,他将紫禁城交给魏源改造成华夏大博物馆,这里以后甚至会对百姓开放。

    原本京师的老城,将建成一个文化中心。

    他将总统府选在了夏宫。对于总统要住到城外去,底下的官员很多都站出来反对,他们觉得这是不是董书恒要开始享乐了?

    不过董书恒随后宣布在北京城西北的园林集中区筹建新城,新城不建城墙。原本的园林除了夏宫之外,全部该成公园,房舍用作政府的办公用房。

    这下大家才放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火枪火炮发展了之后,城墙的作用越来越弱了,华夏的建设部早已要求地方不得再建造新的城墙,除非是边境的要塞堡垒。

    原有的城墙可以保留,也可以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拆毁一部分。只有那些年代久远的城墙,政府才会作为文物加以保护。

    很快董书恒的家人都搬来了新京,全家进入了夏宫居住,这里面有各种风格的建筑,而且有造型别致的景观,众女都非常的喜欢。

    陈氏见到了六个月大的华儿,十分的欢爱,整日含饴弄孙,几乎不再过问其他的事情。

    魏玉珍、杨兮妹和慧儿都都已经有身孕在身,暂时也不出去工作了。

    妇联的工作,暂时交给了吕飞燕接手,有傅善祥的辅佐,吕飞燕做的顺风顺水。

    董书恒的生活越来越像皇帝,整日埋在文件堆中,现在不比以前管着几个省。

    这么大的地盘,现在有是刚刚占领。事情多如牛毛,侍从室不得不再次扩大。

    现在董书恒身边的侍从室就像是一个小内阁,有不同的科室对口相应的部委条线。

    各个部、各个条线汇报上来的文件都交给相应的科室整理汇总后,再由魏玉祥传给董书恒。

    夏宫的南部原本是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

    现在这里就是董书恒的办公地,他独占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原本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则交给了侍从室使用。

    今天,董书恒正在勤政殿见一位日本人,一个曾经被他俘虏来的日本人,此人正是齐彬。

    “什么,你要做我的家臣?”董书恒有些惊讶地看着眼前之人。

    董书恒对岛津齐彬的认识不多,除了知道他在萨摩藩的新政非常的前卫,而且颇有失效,如果让他在日本发展下去,真有可能让日本崛起。

    刚开始抓住齐彬的时候,董书恒发现他是一个病秧子,估计活不了多久了。于是就将他扔在了淮海书院。

    这次书院派了大量的人员北上筹建新书院。齐彬就是跟着这一批人一起北上的。

    “是的,总统大人。”齐彬一口汉语官话,说得非常标准。

    “总统大人,您一定非常奇怪,在下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在下是总统大人的手下败将,但是我并不怨恨总统,因为您是堂堂正正打败了我。之前我不愿意跟人交流是我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那是我的自负心理在作怪。”

    “后来我看了总统的大华夏共荣圈的规划,才找到了自己的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