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马米隆战役

    第三三六章 马米隆战役 (第2/3页)

攻击马拉科夫要塞。

    战斗以炮战开始,在炮兵的掩护之下,五千复兴军还有三千的法国工兵从五百码外开始向马米隆挖掘壕沟,他们挖掘的壕沟不深,只要能够让士兵躬身的情况下可以将自己的完全隐藏就好了。

    沙俄人也发现了这一情况,可是他们的火炮和滑膛枪都射击不到对方的工兵。

    壕沟整体上呈现“Z”字形,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俄军炮弹落入壕沟的可能,这么多人,一共挖了十条壕沟,同步前进,每隔五十米会挖出横向的壕沟,将这些平行的前进壕连接起来。

    就仿佛是在俄军的阵地前编织了一张大网,准备将阵地里的沙俄军队一网打尽。

    俄军的阵地,官兵们眼睁睁地看着对面的联军卖力地挥舞着工兵铲,入眼全部都是飞扬的泥土。

    贝里希埃对于这次行动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他不由得对那个长得十分强壮的中国指挥官高看了一眼。

    所有的士兵分成了三班,轮换上前挖土,以保证士兵们一直都有充足的体力。

    正因为这样科学的安排,壕沟掘进的速度非常快。士兵们几乎每个小时都可以掘进五十米左右。

    战壕的前方已经离着俄军得阵地还有两百米。

    贝里希埃根据刘青南的建议派出步兵跟在工兵的后面掩护,以防止俄军突袭。

    果不其然,俄军顶着炮火冲出了阵地,准备阻止工兵继续挖掘壕沟,这正合联军的心意。

    早已隐藏在阵地中的步兵,将头探出出壕沟,在俄军冲出阵地后,向对方发起密集的射击。

    俄军死伤惨重,根本就无法靠近壕沟。剩下的人不得不退了回去。

    壕沟还在继续掘进,但是俄军却根本没有办法去化解。

    如果不是依托自己的阵地,俄军根本就不是联军的对手。

    此时,俄军只能等到联军攻来之后,在近距离与之肉搏。

    壕沟一直掘进到了俄军三十米的距离。

    一箱箱的手雷被搬到了前线,联军使用的手雷,没有手柄,就是一个黑色的铁球。

    在三十米的距离,很多联军的掷弹手都可以将手雷投送到俄军的阵地。

    随着一声哨响,一颗颗手雷铺天盖地地被扔进俄军的阵地以及壕沟中。

    爆炸的泥土将俄军壕沟中的木刺覆盖,将俄军等在阵地中准备肉搏的士兵炸飞。

    大炮做不到的事情,手雷却做到了。

    这次攻击联军一共准备了三万颗手雷,掷弹兵扔的手臂发麻,他们每人要投掷出十颗手雷才会被换下来。

    俄军被炸得措手不及,他们的指挥官完全没有想到,联军费劲心思挖了这么长的战壕,只是为了突击到阵地之前投掷手雷。

    在欧洲的战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现在这样的战例。

    刘青南心中想的却是,要是有迫击炮的话就不用费这么多的事情了。

    俄军要是有迫击炮也不必担心敌人依靠战壕前进。

    说白了还是武器限制了军官在战争中的想想。

    无论是联军还是俄军,他们对火炮的认识都还停留在拿破仑时代。

    贝里希埃微笑着对刘青南说道:“刘将军,非常感谢你出了一个这么好的点子。你的一个主意挽救了几千联军士兵的性命。”

    “将军过奖了,以联军的实力,俄军的失败是注定的。”这位新任的法国元帅倒是对复兴军颇为照顾,这也让刘青南对他的观感好了几分。

    此时,战场之上,掷弹兵们已经将几万枚手雷全部投掷出去了。

    不管炸死了多少俄军,至少俄军阵前的工事已经面目全非,原来的木墙变得稀稀拉拉。

    壕沟的两侧倒塌变成了缓坡。塌下的泥土垫到了沟底。

    早已经准备好的联军步兵在横向壕沟中列好了队。

    刘青南非常佩服这些欧洲人对线列阵型的执着。仿佛没有队列他们就不会打仗了。

    对此,刘青南不想做出评论,也不会提醒他们。

    他们的步枪虽然还是前膛枪,但是已经能够远距离精准射击,其实没有必要依靠线列阵型来提高射击的命中率。

    一声令下,两军的步兵举枪冲向俄军的阵地。

    一线的阵地中已经没有了活着的俄军。联军这次很容易就越过了障碍,打过了俄军的一线阵地。

    此时俄军的援军正在向一线阵地支援上来。俄军步兵失去了地形上的优势,面对联军的线膛步枪,完全处于下风。

    这时,俄军的火炮开始开火,给联军造成了一定伤害。联军这边已经转移上来的火炮也随即开火。

    经过一个小时的厮杀,马米隆完全被联军占领,俄军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