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二章 李渐甫入缅

    第四一二章 李渐甫入缅 (第2/3页)

出了一小队的炮兵教官到太平军中。

    除了这些教官,还有一支由年轻军官组成的小型军事观察团也会跟着太平军行动。

    他们都穿着天平军的军服,但是他们不会参加战斗的,只会观察战斗,最多是给陈玉成提出一些建议。

    陈玉成根本就没怎么将这些人放在心上,他觉得这些人身上的书生气太重,没有血气,只是一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罢了。

    “李玉朴,你带上你们的白虎旅进入丘陵高地之后,沿着高地向南移动,占领曼尼普尔地区,此处地势险要,英国人在这里修建有一座山顶堡垒,上面驻守着100英军以及两千的印度土兵。这个堡垒非常的重要,拿下了这里就能够威胁到印度在东孟加拉的吉大港。甚至会影响到被英国人占据的缅甸阿拉干地区。”陈玉成指着地图说道。

    陈玉成手中这份地图还是复兴军提供的,这份地图非常的详细,上面甚至有英国人的军力部署。

    就是这份地图可是花了华夏情报部很大的代价才得到。

    因为华夏人是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印度的殖民地。

    华夏人不可以,但是有人可以啊,比如葡萄牙人。

    作为一个老牌殖民国家,葡萄牙已经彻底的没落了,他们现在就是海上的打工者。

    当初华夏的大军出现在奥岛的边上是,葡萄牙人已经准备将这个租借的岛屿还给华夏了。

    但是复兴军却停了下来。董书恒将这里继续租给葡萄牙人,租金却是从新订过,远远高于以往。

    同时,岛屿的管理权还是收回华夏手中,葡萄牙人只是能够在在上面经商而已,可以看作是葡萄牙人的专属自贸区。

    当初葡萄牙人与大明约定的时候就是没有说主权移交给葡萄牙。只是给他呢一个歇脚的地方而已。

    借着这次谈判,华夏和葡萄牙签订了一个密约。

    这个密约的内容保密级别很高。

    总之,华夏有很多不方便的事情可以通过葡萄牙达成。

    甚至有几艘华夏的船只挂上了葡萄牙的旗帜。而且有一些的葡萄牙人进入了华夏的情报部门。

    这些人应该也是密约的一部分。

    这份地图,就是这些葡萄牙人利用在印度经商的机会搞来的。

    因为葡萄牙人实力弱小,现在很少有欧洲国家会忌惮葡萄牙人。这让他们反而在全球各个国家以及殖民地畅通无阻。

    海上随处可见葡萄牙的商船。

    陈玉成只是觉得复兴军对战争的准备工作做的详细的过分。

    每次打仗从物资到情报都有专门的人去负责。将领们只要负责打好仗就行了。这大大减轻了指挥官的压力。

    说实话,陈玉成有些羡慕。

    “李玉朴,你们的任务就是占据这里,并且守住这里,我会给你三倍的补给,足够你们坚守几个月的时间,等到了雨季,对方的进攻就会停止。”

    “怎么样,李玉朴,你能做到吗?”陈玉成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色的三角,看着李玉朴问道。

    “还请英王放心,属下保证完成任务。”

    陈玉成已经被石达开封为“英王”。这是圣王之下的第一个王爵。

    这个封号非常的有意思,跟英国女王正好凑成一对儿。

    “李玉朴,我是看在你打仗的时候有股子机灵静儿才让你去曼尼普尔。英国人的堡垒可不是那么好强攻的,你们得多动动脑筋了。”陈玉成提醒道。

    “是,英王,玉朴知道怎么做了。”

    “滕仁玉你带着朱雀旅去梅加拉亚丘陵,那里是阿萨姆南边的屏障,同样你要占领英印军在那里的中心据点西隆。”

    “你们占领当地之后,要注意拉拢当地人,惩治印度孟加拉人中这些英国的狗腿子。赢得当地人的支持对你们非常的重要。”

    “剩下的人由我带领,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丁苏吉亚,占领那里之后,迅速搜寻船只,制作竹排。然后沿河而下,一个个拔除英印军的据点。”

    陈玉成将作战部署统一安排了一下,准备结束会议,让将士们回去休息。

    正在这时,一名复兴军的观察团军官,出声问道:“英王是准备沿着狭长的河道一路攻下去吗?”

    “正是如此。”陈玉成简单地回答道,“不知道阁下有何高见。”

    “英王,在下以为,英印军不可能在阿萨姆沿河地带的每一个地方都驻守重兵,他们的兵力一定是不均匀分配的。”

    “那么为什么要一个个地去拔除敌人的堡垒呢?我们为什么不跳过那些小的堡垒。直接奔向主要的目标呢?”

    见陈玉成没有表态,这名年轻的复兴军军官继续说道:“我们军校中将这种战术称为‘蛙跳战术’。但是当我方的力量远远强于敌人,又需要快速地达到某个目标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战术。”

    “如果英王担心自己的后路安全,完全可以分出一定的兵力来看住后路嘛。”这名军官说完后见陈玉成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以为对方是看不起自己,索性不再说话,他也是只是一片好心而已。

    “哈哈,好,这位小将军说的这个主意真好。不知道阁下尊姓大名。”陈玉成突然笑了起来,将众人给吓了一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