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被盯上小绵羊

    第640章 被盯上小绵羊 (第1/3页)

    刘益守为什么不在萧圆照汉中自立这件事上犹豫呢?

    因为有个很通俗易懂的道理:萧纪是萧圆照亲爹啊。

    所谓疏不间亲,无论朝廷说得多么天花乱坠,都无法取代情感上的亲近。如果开出同样的条件,肯定是萧纪的话更管用。所以刘益守觉得自己必须出手迅速,不能给萧纪弥补失误的机会。

    父子之间有矛盾很正常,但面对犯了错的儿子,老爹通常不会一棍子将其打死,而是给对方改过自新的机会。

    当初的萧衍就是如此,不知道给过一众萧氏子女多少机会,只可惜其中很多人一直都没有珍惜。

    如今萧圆照与萧纪之间的事情,还没发展到不可收拾的那一步。只要应对得当,萧纪其实是可以把这个漏洞补好的。

    萧纪可以通过施加各种压力,让萧圆照的手下对他离心离德,而失去势力的萧圆照为求活命,显然只能听从萧纪的安排。正常人都是不会鱼死网破的。

    只是人心的变化需要时间,需要外部环境的影响,萧纪只能徐徐图之。

    如果朝廷动作慢了,使者和军队没有及时出现在汉中,那么萧圆照肯定是抵挡不住萧纪的兵马,也玩不过萧纪私底下的小动作。

    最坏的结局,便是萧圆照认怂,然后跟萧纪保持一个口径,联合起来抵制朝廷的干涉。

    那时候,局面对刘益守来说就很被动了。

    朝廷的兵马已经调动起来,正向着汉中行进,到底是撤回建康比较好,还是硬着头皮打汉中呢?无论怎样,都会非常不妥。

    对刘益守的威信是一个打击。

    有句话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干大事不能惜身,该出手的时候,就一定要出手。很多时候,绝好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时机的重要性永远排在最前面。

    所以在这件事上面,什么兵力多寡之类的问题,统统要靠边站,只有四个字来定胜负:兵贵神速!

    杨忠就算只带着五百人的军队在汉中,萧纪难道就敢贸然开启战端么?

    答桉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杨忠他们不是一支军队在战斗,他们背后站着的是建康中枢,是整个梁国大量可以调动的政治军事资源!

    贸然动手,萧纪就是形同造反,他手下那些军队还会不会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就不太好说了。

    更何况杨忠部只是先头部队,刘益守后续还会安排一万兵马前往接应,然后屯扎汉中不走了!

    请神容易送神难,实控汉中后,可以做的选择就多了。占据了这个战略要地,再来攻蜀地,就比沿着长江打进蜀地要好走多了。

    而且占据了汉中,也就取得了进入关中的入场券!

    毛喜走后,刘益守在书房里踱步,看着墙上的地图发呆。

    他真的很着急,就是那种内心被烈焰焚烧的急切感,恨不得明天就听到朝廷大军占据汉中的好消息。

    然而刘益守也知道,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很多事情,着急一点用处也没有。等待时的焦灼,获胜时的得意。情绪无时不刻影响着每一个人,谁都不能幸免。

    但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被情绪所左右。

    不一会,刘益守就等到杨忠穿着个粗布衣来到吴王府书房,连头发都没有整理,样子看着很是狼狈。

    “主公,汉中那边……有什么安排么?”

    杨忠沉声问道。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如今他已经习惯这种节奏了。大晚上把他叫起来不是因为嫌弃,恰恰相反,只有特别重要的武将和亲信文臣才有这个待遇。

    杨忠心里火热,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梁国的军制比较乱,大部队要调度起来很是不容易,需要协调各部。刘益守对国内各山头的兵马也没有完全削平,只是取缔了限制佃户自由,部曲将领世袭继承的“世兵制”。

    而梁军里面,小股精兵的用途很大。会用的人,可以将精兵的实力发挥到极致。梁军的小股精锐,历来表现上佳,萧衍时代就是如此。

    可惜的是,参战军队越多就越废,实力因为人数增加而递减。

    “如果萧圆照允许你们入城的话,那么萧纪的兵马前来时,一定要出城野战,一战将敌军击溃!如果萧圆照不允许你们入城,那么你们就在城外驻扎,萧纪的人马来了以后,退避三舍,放任其攻城。

    朝廷的主力军,随后便到。如果时机合适,你可以便宜行事。但无论如何有个原则,只许野战,不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