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杨白花的血仇

    第七章 杨白花的血仇 (第2/3页)

跪在那里,希望能遇上能帮我的奇人异士。”

    “先后遇到一名走江湖的豪客,一名游方的头陀,还有一名屠户出身的汉子,收了钱后去帮我复仇。后来都没有成功,据说都死在淮阳。”

    “我当时已经没钱了,真是万念俱灰。后来,一位在大车店里箍桶的老人,看我可怜,说是愿意帮我。我也没太意。”

    “后来我来到金陵,投效了陛下。只希望有朝一日,能随着大梁的铁骑,杀入淮阳,杀了常和那狗贼。”

    说到这里,杨白花明显得激动了起来。

    “就在昨天,那个箍桶老人忽然找到了我,还带来了那狗贼的首级,虽然用石灰腌制过,我还是认得的,就是那狗贼。哈哈哈!”说到最后,杨白花又是哭又是笑。

    众人大声叫好,举酒庆贺。

    这个店里人来人往,店家见的形形色色人等太多,见他们又哭又笑,也不甚注意。

    不多时,又有一名浓妆艳抹的女子,自行来到桌前,为众人斟酒,又从旁边搬来一把椅子,陪着众人吃酒。

    一个下贱的妓,这种事情在酒肆里司空见惯。众人也不奇怪。

    又吃了几杯酒,胡桃棒便问那女子会唱什么曲子。

    那女子说会唱河中之水歌。

    这河中之水歌,乃是神武皇帝所作,在大梁国流传甚广。

    只听那女子唱道:“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词是好词,唱得却很一般。

    四人听得有些乏味,且那女子长像也确实一般,便随便给了些制钱,打发她走了。

    杨白花说:“大梁的曲子太软了些,不及北国的曲子辽阔。”

    便唱了一曲企喻歌。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众人齐声叫好。

    于是杨白花又唱了瑯琊王。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这时,旁边一桌有位儒雅的老者却忽然开口:“这北地的曲调,用词粗鄙,韵律不齐,终是不及我大梁的好。”

    程欢喜看了看那人,忙在脑海里搜索了一番。

    周兴嗣,给事中周兴嗣,善作韵律文章。

    据说神武皇帝为了让诸位皇子学习书法,专门王羲之的行书作品中挑选了不同的字,交给周兴嗣,让他用他编上韵脚,以便于记忆。

    这周兴嗣也确实厉害,一夜之间,便编成了千字文,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