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功考(下)

    第五十六章 功考(下) (第1/3页)

    眼见着要到孟冬了。孟冬之时,朝廷依照惯例,为三公以下赐锦,名曰“授衣”。所赐锦衣花色,依照班阶不同,各有区别。百官自“授衣”之日起,可以穿着锦袄三日。

    功考如期举行。

    金陵城中,这几日热闹非凡,不论贫贱富贵,皆如过节一般开心。只因在城中有两件大事发生,其一是功考,其二是招贤。

    关注功考的,皆是世家子弟,也有些寒门子弟。而关注招贤的,则是寒门以下的众人。

    功考由礼部主持,神武皇帝亲自到场观看,盛况空前。在东校场比试骑射,在礼部秘书监比试策论。

    参加功考的袁氏子弟,共有一百二十七人,皆是精心妆扮了一番,一个个面如冠玉,胯下银鞍骏马,身背雕弓羽箭,竟然一扫脂粉之气,多了几分年轻人的朝气。

    神武皇帝看了,暗自点了点头。

    尚书令宇文建木,恭恭敬敬地向神武皇帝禀告,参加功考的一百二十七名子弟,已经尽皆准备就绪,可以开始考校骑射。

    神武皇帝便开口道:“那就开始吧!”

    宇文建木便向礼部尚书示意,礼部尚书见状忙走到台前,高声宣布骑射开始。礼部尚书话音一落,号角鼓声便响了起来。

    这号角和鼓声一响,东校场内竟隐隐有一丝肃杀之意。参与骑射考校的子弟,忙打起十二分精神,考校开始了。

    当先上前的几名子弟,执辔而行,端居马上遥遥地向神武皇帝致敬,神武皇帝微笑着点头。

    子弟们策动坐骑,逐渐提高了马速,要在二十息之间,从驰道上飞驰而过,侧向射中一百步开外的箭靶。

    转眼之间,几名子弟已经鱼贯而行,在驰道上奔过。当先一名袁家子弟,骑的是一匹枣红铁骝马,马是好马,人也精神,一时引来一片喝彩之声。

    那子弟从背后箭壶中取了三支箭,侧向挽弓之时,两手松开马缰,铁骝马向前窜出时,身体晃了一下,急忙去抓缰绳,想要稳住身形,手中落下了两支箭矢。

    那子弟稳住身形之后,只能将仅余的一支箭射了出去。铁骝马压着二十息的未尾,冲过了终点线。只是那射出去的一箭,擦着箭靶飞了出去,并未中的。

    随行的家人、围观的士子,有惋惜不已的,有讥笑嘲讽的,不一而足。

    铁骝马之后的数后子弟,表现也是平平,只有一人在二十息之内,射中一支羽箭。其余人等,要么超出时限,要么三支箭全部射空。

    袁弘的脸色阴晴不定。既羞愤于子弟的表现,又暗自琢磨着是否因此,可以不用将家族产业划分出去。一时之间,竟不知是该怒还是该喜。

    神武皇帝并未在意这样的,只是对站在一旁的高公公吩咐了几句。高公公勾着身子,连连点头称喏,转身领命去寻宇文建木。

    宇文建木听了高公公的转述,微微一愕,随即明白了过来。起身宣布暂停考校,命人将麋鹿靶换成了豹靶,又命人将靶位移近了五十步。

    正在众人不明所以之时,宇文建木大声宣布:“诸位王公大臣,诸位世家才俊,这功考之法,其目的是鞭策勋贵子弟,莫忘祖上武功,并非是为了选拔军中射雕手。故而陛下有旨,换麇鹿靶为豹靶,改百步为五十步,将二十息延长为五十息。刚才算是习练,现在考校正式开始。”

    麋鹿靶,乃是王公子弟习练的标准靶,靶头较小,与军中箭靶尺寸类似。而豹靶则是王公大臣所用,尺寸比麋鹿靶大了一倍不止。

    随着宇文建木的宣布,刚刚还垂头丧气的袁家子弟,爆发出一阵“陛下英明神武”、“陛下万寿无疆”之类的呼喊声。

    袁家的长房长孙袁清,也在旁观考校,刚才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