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 演员选择

    482 演员选择 (第3/3页)

碍,确实困难重重。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创建项目之初,导演或者制片人就会构建整个蓝图:

    男主角最合适的选择是李奥,女主角最合适的选择是柴少妍,导演最合适的选择是江澄海,还有男配角、女配角等等等等。

    每个角色,嵌入一个真实对象,不用担心这些选择是否太过大牌、遥不可及,而是构建出自己对项目的画面感,进而争取投资。

    准确来说,在剧本出现之前,项目仅仅是编辑或者导演或者制片人脑海里的一个雏形,他们就需要让“想象”具体化,这样才是项目的正确打开方式。

    至于立项之后,剧本创作是否顺利,李奥和柴少妍这样的顶级大牌是否感兴趣,项目合作过程是否会发生其他变数,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改编剧本,也同样如此。

    因为原著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脑海里往往也有一个形象,可能是公众人物,也可能是自己身边的普通人,但不管如何,总是能够找到一个原型。

    在改编的时候,作者自然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个尽可能接近自己脑海原型的演员扮演角色。

    简单举例的话。

    “暮光之城”的原著作者,在创作男主角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人物形象是当时依旧籍籍无名在小屏幕上打拼的亨利-卡维尔(Henry-Cavill)。

    所以在电影投入改编制作的时候,作者也要求卡维尔前来试镜,并且非常满意;然而制作人和导演却认为卡维尔的形象不太适合,最终选择了罗伯特-帕丁森(Robert-Pattinson)。

    演员的形象,对人物是一种补充也是一种诠释,从选角就能够看出整个项目的定位,毕竟观众还是“视觉动物”,人物形象往往就是脑海里的第一印象。

    从魏胜新的话语就能够看出来,选择董瑞茜应该就是考虑到这是她的项目,却没有想到董瑞茜甜美芭比娃娃的形象和角色的契合度。

    而选择陶染则纯粹是流量,毕竟陶染着实太年轻了,他和董瑞茜搭档演中年夫妇,感觉着实有点奇怪。

    但这就是电影产业,利益至上、娱乐至死,只要能够赚钱,又有什么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