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最大的功业

    第25章:最大的功业 (第1/3页)

    崔希逸面对态度谦恭,但是言语深刻的宋通,迟疑片刻后发问道:“宋傔史的意思,是说我应该回长安吗?”

    宋通点点头,再摇摇头。

    崔希逸见他似乎有许多话要说,就再请他坐在身边。

    “大使出身望族,才学俱佳。现在又被委以重任,您未来不做宰相,谁还合适那个位置呢?”宋通侧身朝向崔希逸,低声说道。

    被宋通道破心事,崔希逸心中豪气顿发。

    的确,身为崔氏望族中耀眼的人物,崔希逸苦学勤修,在学识和品性方面,都是上至皇帝,下到文武官吏交口称赞的。

    唐代的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宦,相互走动来往、彼此暗中有些关照,都是很正常的事。而且,这些高官对于日常事务的处理,也大多安排给下级官员或者胥吏,自己尽可能清闲一些。

    可崔希逸却并非如此。他以蜀汉丞相诸葛亮为楷模,在官场谦恭有礼,并无贪贿;处理事务,为防止产生疏漏及下属借机投机取巧,他也尽可能事必躬亲。

    他既然抱着“鞠躬尽瘁”的心态,就当然希望能够去到更大的平台,发挥自己的作用。

    进入宰执核心的班子里,甚至做到首席宰相,是崔希逸颇为自信的事。

    因此,当宋通说到这里时,崔希逸被他猜到心事,当然很开心,但倒也并不太意外。

    崔希逸尽量保持脸上表情的淡定,但心中的喜悦,还是略有体现了出来。

    看了看他眼角的笑意,宋通的心中却是慨叹不已。

    这是因为,真实历史中的崔希逸,被胆大妄为的孙诲欺诈,贸然发兵攻击吐蕃。虽然战斗获得大胜,但唐蕃双方稳定了好几年的平静,就此被打破。从此,双方就陷入打拼不断的局面当中。

    崔希逸后来得知内情后,已是回天乏术。虽然孙诲和假传圣旨的宦官赵惠琮先后被处死,但却于事无补。

    心地忠厚的崔希逸,不仅上得宰相大位的梦想破灭,更还因为往日曾经与蕃方议定和平,自己率先违背诺言而内心愧疚。

    羞愤、愧悔、愤怒、悲哀,心理多重压力之下,他在被李隆基暗示失职后,撤去了河西节度使职务,转去洛阳任赴任。不久,他就连气带病地死在了任上。

    宋通穿越过来要想逞豪,就必须要借助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