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一样的梦想

    第128章:一样的梦想 (第2/3页)

麦子是通过自花授粉,进而抽穗的。还可以采取手动的方式,进行花孽之间的授粉。这样,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之外,也能从中发现可以作为来年的改良麦种。

    另外,麦子想要得到持续丰收,首先要关注抗倒伏、抗霉病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都涉及到麦种的改良。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注重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育种。相互引种优质麦种,是常用的方法。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粮田的施肥,也需要在不同时节,施以不同浓度的氮、磷、钾配比的肥料。以目前大唐的农耕状况,肯定不能找到化学精准分析后的肥料比例。

    宋通既然知道氮、磷、钾的配比为2:1:2,也知道钾元素以盐的形式存在;

    “种豆子不上肥,连种几年地更肥”。这就是说,氮,含在豆类植物中;

    磷。宋通虽然知道湖北、云南、贵州等地有磷灰石矿藏,但此时并不能前去大量开采。好在磷这种元素,大量存在于植物当中,这个原料也就好解决了。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还是将人畜粪便及豆类等植物的根茎,以及豆粕、豆渣、草木灰等,混合在一起进行发酵沤肥。

    将肥料以不同时节,施放到农田里,庄稼自然就会成长茁长。

    还有就是令人最为苦恼,也是痛恨的庄稼病虫害的问题。

    自古就有以艾叶等带有异味植物,与粮种混杂在一起储存。待耕种时,可以预防病虫害。

    另外,宋通也对此给予了补充:用捣碎的大蒜,与艾叶、草木灰等物掺杂在一起浸泡,然后再用这样的水浇灌、喷淋庄稼。另外还可以用贝壳粉、石灰泡水,以充当杀虫剂。

    宋通指导完毕,农人们领悟后再去教导其他同伴。

    可斡朵利对此并不在意,笑着说宋通现在近乎一个农夫。

    宋通望着一眼看不到边的农田,慨叹着说道:“大唐虽说连年丰饶,但也要为将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储备。以免到那时,灾民过多。”

    宋通这样说,自然是有史实依据的。史书记载,开元时期的大唐,的确因为雨水均匀而连年粮食丰收,百姓们的生活相对安乐。但进入天宝年间后,关中平原就经常遇到连年雨灾的侵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