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后记(三)

    第271章:后记(三) (第2/2页)

比如官贵的强占资源问题。

    因为稻麦要进行脱壳,水硙,就是很便利的工具。百姓使用,肯定是要交费的。

    也因此,它成为利用天然河道或者开挖水渠后,由官贵豪强建立在水道中,随时转动着财富的“银行”。

    史书记载,高力士在长安城外的河渠中,因为建立的水硙太多,而影响了田地的灌溉。

    本部作品中,也有宋通和陈晖、段晏等人的对话,稍微阐述了当时的农业弊端。

    诸如这些,才使得财富过于集中,百姓生活困顿。即便是盛唐时期的关中,也有农民大规模有组织的抗争事件。

    地理:

    本部作品,视角从长安这个繁华之地,转向了大唐当时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河西走廊。

    再由此,北上至草原大漠。

    长安可以描写的故事当然很多,但很难脱出官僚贵人们无病呻吟的生活状态。作者的这部作品,注意力并不在此,也就不进行过多叙述。

    河西走廊,在唐代是重要的牧马地,高峰期达到七十万匹之多。

    这里还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崔希逸的前任牛仙客,就是以这些非军功的政绩,荣耀地回长安升任了宰相,甚至封爵。

    但这个狭长的地带,在当时的环境中并不宁静。它西连西域,北阻突厥,南御吐蕃,东连关中。

    尤其是南面的吐蕃,给河西走廊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这也是作者把笔墨放在这里的原因。

    至于这里的地理环境与气候,在本书中也有相应的描写。比如大斗拔谷、洪池岭、马城河、大碛、祁连山等地况,干旱少雨、融雪丰富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