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绯闻报道

    第二百六十九章 绯闻报道 (第1/3页)

    “你下一部电影确定了?”

    “是的,龙威小子续集,你呢?”

    “还没有,大概还是找莫莉·林沃德拍青春片,我还在寻找灵感。”

    和罗纳德聊天的,是拍出了“早餐俱乐部”的导演约翰·休斯。他在成功之后,举家从芝加哥搬到了洛杉矶。作为担任过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的他,生意头脑比罗纳德还成熟一点,已经开始涉足制片业务。

    两人在一间大型会议室里,坐在角落上。主席台上一位电影协会的工作人员正在做介绍。

    这次见面会,是阿美利加电影协会的会长杰克·瓦伦蒂,在带来开放信息的国宾走了以后,召集了好莱坞大大小小制作人开会,准备为在太平洋对岸开展的阿美利加电影周做准备。

    和一九八一年的第一次阿美利加电影周,那边找了“雨中曲”,“白雪公主”,等几十岁的老片不同,这次点名要了一些八十年代的新片。

    上次电影周,好莱坞已经确认,还有一部分记得好莱坞的老年观众追捧五十年代的“雨中曲”,“白雪公主”等经典老片。

    这次杰克·瓦伦蒂想说服各大制片厂拿出最新的力作去试水年轻人市场。但是因为消费能力有限,只能出到两万美金一部的电影买断费。

    所以大公司都不肯出什么新片,只同意以第三世界的优惠价格,出售的五年以上的老片。最后统筹下来,各大制片厂拿出了《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矿工的女儿》、《转折点》、《星球大战》五部五年前的奥斯卡获奖电影,试试那边年轻观众的口味。

    除此之外,那边还提出明年开始,每年购买5-10部好莱坞电影的想法。大公司看不上买断费,但是米纳罕·戈兰这样的中小制片商却很感兴趣。

    罗纳德的电影没有被选中,其实他也知道,剥削片的口味太重,那边不太可能挑,所以也就没参加大家的讨论,开始和熟人约翰·休斯聊了起来。

    “龙年好像是很糟糕,西米诺已经失去了他的感觉。”约翰·休斯也知道最近华埠在闹的事情,和罗纳德聊了起来。

    “确实,现在有名的影评家都在口诛笔伐,连芝加哥的艾伯特也转了口风。

    可能是阿美利加最好的影评家,现在为“纽约客”杂志不定期写影评的宝琳·凯尔,也为“龙年”出了一篇影评。罗纳德手里正拿着这篇影评,悄悄地给休斯读。

    “‘龙年’是歇斯底里的暴民煽动的低俗文化,很受不识字的观众欢迎的那种……”。

    “哈哈哈”,罗纳德笑了出来。其实这次自己没花多少钱,只是给了华埠一点抗议的经费,再加上买了几家小报记者,率先跳出来引导舆论。不过电影本身对华裔的恶意,是闭着眼睛也能听出来的。

    很多“有识之士”都跳出来踩西米诺的新作,特别是这周新上映的恐怖片“活死人的回报”,和汤姆·汉克斯的喜剧片“志愿者”的制片方,隐隐约约地出现在几家大报的影评版里,跟风批评。

    “龙年的词汇表大概只有二十五个单词,其中大部分是四个字母的单词引领的脏话。不知道应该归功于编剧奥立弗·斯通,还是导演迈克尔·西米诺。”

    “怪不得这剧本一股子越战味道,我听说斯通就想拍个越战片。不过中间乔伊·泰去泰国那一段说不定是西米诺的手笔,和他的猎鹿人太像了。”休斯也看了这部电影,前后有点不搭。

    “唯一有力度的表演是尊龙扮演的阴险的、新的年轻中国教父他几乎把电影颠覆了,这个黑帮分子是电影里唯一有头脑,或情感生活的角色。”罗纳德读完了宝琳·卡尔的影评,嘿嘿的笑个不停。这评价和自己类似,导演其实拖累了这个华裔演员。

    “你对青春片有什么想法?爱情浪漫戏?”约翰·休斯长着一副很无辜的大眼睛,等罗纳德笑完,和他探讨起了青春剥削片的选题。

    “我不知道”,罗纳德暂时还没有想过拍爱情浪漫电影,“不过也许可以试试丑小鸭式的转变。青春期的孩子都比较敏感善变,有的时候一次开窍,就可以从无人问津的社交失败者,变成被暗恋对象反过来喜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