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电脑特效B级片

    第五百三十七章 电脑特效B级片 (第1/3页)

    「已经达成了协议了?太棒了,你可是为了我们好莱坞立了大功了。好好,我这边已经有一些潜在的项目,你回来以后,可以把过去的电影理一理,有合适的我们就买下华国的发行权,往那边送审……」

    奥斯卡结束以后的第二天,米歇尔·坎诺德从华国打来国际长途,电话的通讯质量有点不好,价格也有点贵,但是拦不住罗纳德和他两颗蠢蠢欲动的心。

    虽然相比第一次探讨好莱坞电影入华发行的八十年代早期,现在那边的电影票房市场已经下跌了很多了。大城市里的电影院也设施陈旧,急需更新。

    但是华国市场有几个其他所有国际市场都不具备的超级优点,像罗纳德这样的有心人,看着这种马上要烤出来的大蛋糕,那是真的垂涎欲滴。

    米歇尔·坎诺德一开始也不信,但是谈判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那边的人的一个和世界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官僚很不一样的特点,那就是比较务实。

    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电影市场,只有一家公司谈进口影片的事情。也就是说,只要他们一家点头,你的电影就能出现在全国的银幕上。

    另一个很好的地方,就是他们可以允许原版电影发行,同时还有南北两个大译制片厂,可以提供译制版本的电影。字幕和配音两个版本,可以满足那些有语言能力,和想看本国配音两大类观众的需求。

    别小看这两个优势,不管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这样的便利。

    比如欧洲,就有好几个按照语言划分的电影发行圈子。伦敦是英语电影的发行中心,那里可以辐射到爱尔兰和一些说英语的非洲国家。戛纳电影节则是法语电影的发行中心,除了法国,一大票说法语的非洲国家,都承接那里出来的发行电影。

    威尼斯电影节则是意大利语的发行中心,南欧的很多地方,包括原南斯拉夫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拉丁美洲的一些意大利裔聚居区都从那里买片。

    而柏林电影节则是德语电影的发行中心,东欧和一些原本是另一阵营的市场,都是他的辐射范围。

    这些市场圈子加起来,按照人口计数的话,只相当于华国一个市场。也就是说他们的潜力无限。

    而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对接的发行公司,有了分账协议,就等着收钱就行了。因为按照他们本公司的利益,也会去监督票房和催促回款。

    虽然议定的分成比例不高,只有百分之十三到十五,但是相应的,你也不用费心做任何的监管和发行营销,只要通过了审查,上映了以后就数钱就行了。

    就算现在的比例和票房的分成,相比欧洲三大语言电影圈子来说还是小钱,但是看着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潜力,现在投资搞好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他们的总公司不会变,十几年以后等票房上来了,现在谁帮助过他们,以后就是朋友能得到回报。

    从熊猫历险记的拍摄过程来看,只要那边重视,做生意的效率反而要高过好莱坞不少。这次的进口是一个总公司来操作,并非是单个的领导,这样长期回报也有了保障,罗纳德决定好好的捧捧场……

    ……

    「保罗,奥斯卡的的感受如何?派对是不是精彩?」

    到了下午,那位不列颠来的导演保罗··S·安德森,被罗纳德叫到了家里聊天。他拿到了罗纳德送的奥斯卡门票,也去了现场。好在今年的颁奖是放在新的场馆,票数有富余。

    「感觉很不错,有不少不列颠的从业人员获奖,不过我和他们并不是很熟悉,后来也没有去他们的派对。」

    保罗··S·安德森一笑,他拍这部***作电影之前,是给ItV电视台写剧本的。和那些以

    戏剧舞台为源头的不列颠电影人,不是一个圈子的。

    罗纳德也一笑,包括获奖的艾玛·汤普森,和两位最佳剧本奖的得主,都是传统的伦敦戏剧圈子里的。很多人都是牛津剑桥毕业,从小就演莎士比亚,简·奥斯汀,狄更斯这类不列颠传统经典剧作。

    而好莱坞则是从草根里长出来的,挑演员不看对莎翁剧的理解深度,而是看你上不上镜。两边的电影哲学,从根子上就有很大的差异。

    而保罗··S·安德森明显是走的好莱坞商业路线的,他那部***作的几个演员,都长得非常的有特点,特别是年轻的男主角,非常的帅,有年轻时的迈克尔·凯恩的风采。

    「我这里有不少动作片的剧本,比如黑带精英的续集,和一部公共交通上有炸弹的剧本,你如果感兴趣的话,就给我一份拍摄方案,我的白日梦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