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五章 新家

    第一零六五章 新家 (第2/3页)

    “都杵这儿干嘛,赶紧先把住的地儿整出来吧!”

    “是。”将士们这才轰然领命,像行军打仗时那样,四散忙碌开了。

    ~~

    首先,牛百户按照军中的平地下营三原则,选择了一片无遮无拦的开阔地域作为营地,这样不容易被人偷袭。

    营地侧翼有一片高地,前低后高可防可守,他又派士兵在上头放哨,这里方圆十里的情形可尽收眼底。

    与此同时,俞敏等总旗官,带着各自的弟兄,到附近寻找能扎营的材料。

    可惜附近找不到毛竹,他们只好到河边割了许多芦苇。

    再砍倒一些松柏树,削去多余的枝杈,只留笔直的树干,把成捆的芦苇挂在上头,扛着回了营地。

    返回营地后,他们便在上官安排好的区域,开始搭建窝棚。

    都是不知道干了多少回的熟练工,根本不用俞敏操心。便有两个军士抡起锄头挖坑。另两个军士将木材砍成两长一短,三根一组,搭成一个三角形,用麻绳绑好后,插入地上的坑里,一个三角棚的框架就搭好了。这四人便继续去下一处重复之前的动作。

    这时,其余的将士便用带回来的芦苇,还有之前砍下来的树枝,把框架从高往低,依次收拢盖满。

    搭盖也是有技巧的,首先要搭斜面,其次枝条要理顺,然后第一层芦苇,第二层树枝,第三层覆土,最后再用简单编织的芦苇加厚压实,这样下多大的雨都不会漏。

    晚上在窝棚门口烧堆火,热气攒着不容易散,御寒效果也相当不错。至少在四季如春的滇东是足够了。

    别看这窝棚不大,但躺进四五个大汉去一点问题都没有。俞敏他们这一小旗,搭三个窝棚就够住。

    唯一的问题是进去就得躺着,最多蹲着,所以将士们都管这种窝棚叫蛤蟆窝子。

    ~~

    其实行军打仗时,他们最多铺上一层芦苇或者茅草就够了。这不是要常住吗,所以才加了工序,顶上个把月没问题。

    将士们分工协作,效率极高,就算是豪华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