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零章 理直气壮
第一一四零章 理直气壮 (第2/3页)
三吾一伙儿除了泄露考题之外,还跟考生们约定了在经学考试时的‘关节’。
所谓‘关节’,就是考官与考生通过卷面上特定的字眼,来进行作弊的暗号,这也是科举时代隐蔽性最强的一种舞弊手段。
宋朝时,文官地位空前提高,科举自然也大行其道。为了避免考官徇私,于是采取糊名和誊录两项防范措施,就是把试卷上的考生信息用纸糊上,考卷也有专门人员进行抄写,将誊本交给考官评卷。
按说这样考官就无从辨认考生的身份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快就出现了‘通关节’这种应对手段。具体说就是考官与考生约定好,在某篇文章中加入特定的字眼作为暗号。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通常关节字眼都不止一处。比如约定文章某三段,依次用‘呜呼’、‘于戏’、‘者也’作为结尾词。
再比如将某些少见的成语,诸如‘螽斯衍庆’、‘吉光片羽’之类,拆分嵌入文章中。
更有大胆者,甚至直接将自己或长辈的名号,分开嵌入文章中……总之万变不离其宗。这样考官入场后,只要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约定的字眼,就能将要关照的考生找出来了,百无一失。
所以那些通了关节的考生,哪怕是答卷驴唇不对马嘴,也能取中。
~~
“刘学士,你说你这么大一学问家,怎么能这么恬不知耻呢?”就连汤和这种粗人都知道,对老老实实答题的考生来说,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通关节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国子大学的学生考中进士,混入文官的队伍中。”刘三吾却依旧理直气壮道:
“毋庸讳言,楚王殿下利用国子大学的独特地位,着实吸引了一批不明真相的青年俊才,还重金招揽了一些有才无德的所谓名师任教。”
顿一下,他叹了口气道:“所以大学生的学识水平,其实要高于举人的……”
除了刚才刘三吾说的,师生两方面的因素,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两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