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暴君留里克在格涅兹多沃大祭坛

    第1308章 暴君留里克在格涅兹多沃大祭坛 (第2/3页)

人拉着附近的几个部族建起了多勒布同盟,他们可不是克里维奇世系的居民,虽同为斯拉夫人,所说语言确实与斯摩棱斯克、基辅有所区别。

    各农庄的居民互帮互助,当有谁家死了人,便是大家定期将冻僵的尸体收拢起来,运至公共墓地安葬。

    死亡并不可怕,每个冬季对普通人都是一场试炼,如果自己没挺过严冬定然就是命运了。

    民众只能以在室内点燃篝火的方式取暖,当预备的木柴耗尽就只能派人去附近森林砍树补充,倘若补充得不及时,家人就有冻死的风险。一切就是源自普通民居质量拙劣漏风严重,唯一庆幸的是他们从没有一氧化碳中毒的概念,四处漏风的房子确实不可能遭遇这种危险。

    即便是本地贵族,宅邸只是比那些平凡人高级一些。

    他们自诩高贵的希腊罗马后裔,哪怕真的多少沾一点血统,显然根本没有继承那些强者的高超建筑技术。

    贵族们住在酷似瓦良格人的大型长屋里,由于石头的绝对贵乏,也不懂烧砖的他们,完全靠着松树搭建房屋。哪怕建造得再恢弘,归根到底也不过是有着粗糙地板的人字形大长屋罢了。

    整个斯摩棱斯克定居点人口相对稠密,多个村庄因自然的发展渐渐扩张得像是一个整体。

    如此定居点偏偏没有木围墙做防御,斯摩棱斯克主城附近的那些同盟者定居点,一样也不存在任何的城防。

    或者说,有意识修造城墙,这一行为对于斯摩棱斯克人过于新颖了。那些富有的本地贵族至多在自家宅邸修上矮墙,让他们出资为整个定居点做大围墙简直匪夷所思。

    甚至是最重要、最神圣的格涅兹多沃

    祭坛。

    围绕着祭坛有着大量小型村庄的存在,他们的确属于斯摩棱斯克,村民中更乐意听从祭司团体的话,而非不远处大定居点的那些高贵者们。

    祭司们一样不给大祭坛修造围墙,他们接受民众供奉,财富尽数用在自己的生活,以及将夯土祭坛修得更大更恢弘。

    相比于实力高速膨胀的北方罗斯,斯摩棱斯克这些年来已经在地区竞争中败下阵来,奈何本地贵族对自己快速的相对衰落缺乏明确自知。

    「瓦季姆组织了四千大军,这样罗斯人肯定要被打得损失很大吧。」

    有人关心,有人无所谓。

    对着瓦季姆大军消失在雪色中,渐渐的那些关心战事的人也将精力完全用在冬季生活上。

    因为,各村都有大量尸体运走。

    格涅兹多沃大祭坛,祭司们收取死者家属给予的粮食作为报酬,他们为死者主持葬礼。

    黑色坟墓!那是大祭坛附近的一片区域。

    森林被砍伐,丘陵中低洼地带被改造为集体公墓。

    雪橇运输着年龄不一的死者,尸体盖上一块粗布亦或是什么都不遮盖,就这样被家人人力拉运到祭坛。

    在公墓附近随便找片空旷区域,家人砍伐一些松树后将尸体置身其上,以烈火将尸体烧成黑黢黢的骸骨,若是更有耐心就等到骸骨烧得粉碎。

    这一切都需要祭司全程参与监督,如此死者的灵魂才能飞到天上。

    他们崇拜火神,相信烈火焚身后死者灵魂才能得享安宁。

    遗留下的黑色骸骨连带着木炭灰尽,一股脑的挖坑埋掉,并堆上泥土成为坟茔。

    这就是斯摩棱斯克黑色坟墓的由来。

    即便是本地贵族,贵族死者多数不会被家人焚烧成灰,高贵的身体伴随着大量随葬品就在公墓埋葬。

    不过即便贵族也鲜有多么高贵的陪葬品,最高贵的莫过于人殉,这种极端的陪葬品倒也罕见。

    没有人敢于破坏墓葬,祭司全体一直守卫者神圣的祭坛与神圣的黑色坟墓。

    他们是一众早已见惯生死的神职人员,今年与往年一样,越是严冬越要主持大量的葬礼。

    相对于斯摩棱斯克的安静蛰伏,卡廷森林中的格涅兹多沃祭坛又到了热闹的时期。

    抛开大规模的葬礼不提,祭司们也必须开始准备今年的冬至祭祀。

    就在这样的节骨眼,罗斯远征军已经兵临城下。

    仁慈?

    不!

    罗斯大军所到,要的就是凶狠。罗斯军就是要一记重拳打开局面,最好第一拳就把对方打懵,从而问问把持着战略主动。

    这第一记右勾拳已经打了出去,目标就是森林中的格涅兹多沃。因为大祭坛其实距离第聂伯河不远,其位置在于河道右岸(当前的北岸),罗斯杀过去的确是「右勾拳」。

    要找到格涅兹多沃简直轻而易举!哪怕即便是多次劫掠的佩切涅格盟友也不曾深入如此之境。

    倒是军中有着里加湾来的丹麦裔老家伙,曾经他们是以瓦良格商人的身份流窜到斯摩棱斯克兜售商品,从而从当地人手里买来长相不错的男孩女孩向南方的罗马帝国之赫尔松城(今塞瓦斯托波尔)输送。

    漂亮的女孩会被养起来,之后变为歌女侍妾一路被罗马商人转送至君士坦丁堡卖出更好价钱。

    而漂亮的男孩或是作为小厮,或是惨遭阉割成为特殊的侍从。

    里加湾来客无所谓那些孩子的最终结局,反正从其父母手里轻易买来,对于那些家伙,显然盐比孩子的未来更重要。或者说当一个家庭的孩子重极多多,且年幼的孩子面对任何一个

    冬季都可能抗不下去而死,父母也就不太珍惜了。

    如此虽无战俘做向导,里加湾的「老炮儿」能清楚的凭着记忆帮助罗斯大军找到大祭坛正确的所在。

    「他们可能不是很富裕,但祭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