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淮北-千里黄沙

    第三十六章:淮北-千里黄沙 (第1/3页)

    凤阳。

    城头上的日月旗依旧飘扬,城内比起之前破城的当天,要热闹许多。

    作为朱朝先攻克的第一座城池,尽管知道自己占据凤阳的时间不会很多,但朱朝先还是对凤阳城的治理下了很大心思。

    入城的军队但凡有人敢抢劫,奸淫等行为,一律就地军法处置,绝不留情。

    和腐朽落后的满清朝廷做斗争,如果自身也是一支封建军队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历史上这段时期,白莲教起义比他朱朝先闹的大了无数倍,最后的下场不还是被扑灭?

    另外,城中的商户,百姓一应照常生活,驻城军队士兵,不得有骚扰百姓,商户的举动,买卖消费物品,全都需要有排正在场,并全部记录在册。

    排正,是朱朝先设立在军队系统里的职位。其作用可以参考红色军队里的政委,排长负责作战指挥,排正负责纪律指挥。

    排正有随时向朱朝先汇报的权力,同时,排长受到排正的监督,一旦有不法行为和违反军纪的行为,排正可以当场解除排长的武装,撤销他的职务,暂时接管队伍的指挥权。

    当然,因为排正的巨大权力,其受到的制约也很明显。

    首先排正的军衔比排长低,其次排正被其他人举报,必须亲自到朱朝先面前解释清楚。

    另外,一旦在作战状态,排长发布作战命令排正不得随意阻挠,有意见可以保留,向朱朝先报备。

    同时朱朝先规定,排正的任命,必须是经过系统性学习的人。

    而这个系统性学习,指的就是他刚刚在凤阳建立的随军政治军事学校。

    整出这么个四不像,对朱朝先来说已经是很费劲了。

    他不是学习红色思想的,对伟人的思想平时听的挺多,但实际知道的很笼统,心血来潮时买的毛概也只读了个一知半解。

    最后,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弄出了这么个古怪的制度。

    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制度运行的还算可以,应该是新兴势力自带的朝气推动,一旦时间久了,这出自朱朝先之手的制度,想必就会出现弊端。

    对凤阳士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