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征服

    第十六章征服 (第1/3页)

    随着时间推移,在借鉴满清统治和历史经验,以及皇帝的参谋下,草原地区逐步形成了特色政治体系。

    在征服初期,对于所有的大小贵族进行承认,然后划分势力范围,不允许其私斗。

    只是为了避免养蛊,从而再次造就一个大部落出来。

    随后,百户区,千户区设立,再加上巡回断事官,让司法由朝廷掌控,削弱贵族的统治权。

    再之后,自然是对权力的赎买,所谓的铁羊钱。

    一步一步的束缚贵族权力,从而稳固统治。

    在政治上用铁羊钱稳定贵族。

    思想上,用黄教来收拢普通牧民。

    经济上自不必提,羊毛贸易捆死了大部份人,就算是贵族也无法逃脱。

    而这所谓的羊毛贸易,只是俗称罢了,包括了羊毛,盐铁,茶叶,皮草,矿产,牲畜等草原特产。

    除此之外,相较于满清,大明在政治上更加宽容,考虑到蒙古人对文化不精通,直接建立社学,普及儒家文化。

    为了让底层百姓拥有自己的未来,那达慕大会直接成了蒙版科举,直接打破了贵族的垄断。

    这对于民心的争取是难以言表的。

    底层牧民第一次知道,不需要战争,他们也会成为上层人物,过上比贵族更加富裕的生活。

    最典型的就是各大藩国去开拓时。定然会在草原上绕一圈,招揽亲信。

    如辽王,他直接招募了三千帐牧民,奠定了自己的根基。

    三寺政策就是其完全体。

    孟恩这时候也知道了,即使自己起码射箭都不出色,但依旧拥有着一个未来:铁路工。

    一家人吃喝着,孟恩骑着马,这才去了断事官处。

    百户区如今也有了断事官,而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群断事官们不仅开始审判案件,更是代百户们处理民事。

    如征赋税,兵役,徭役,乃至于户籍更改。

    断事官的帐篷极其宽敞,威风八面衙役在门口守护,桀骜的牧民们低着头,排着长队,顺从的好似绵羊。

    其权势,越发厉害。

    孟恩眺望着在处理案件的断事官,尤其是他穿着绿色的蒙古袍,上面绣的官补,看上去颇有几分异样,但却满是威风。

    木板一拍,所有人都打哆嗦。

    他人就是那达慕大会上的进士,有普通的牧民直接成为了官员,成为了与贵族相等的人上人。

    整个家族实现了跃迁。

    在治理蒙古地区的牧民,朝廷因地制宜编撰了一套律法。

    非常的简单,以三条为根基而扩编。

    第一,不得私斗,胜败双方皆为奴。

    第二,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大部分都家产,凡是违背此律者,流放。

    第三,偷盗者为奴。

    而为了适应蒙地,在婚姻上,允许迎娶后母、嫂子等行为,但必须要征得后者同意。

    而辱骂喇嘛,皇帝者,为奴。

    不缴赋税,逃脱兵役者,为奴。

    基本上来说,虽然略显有些不适,但大致符合牧民们的思维,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等待了一个时辰,直到那衙门之中的钟表响了两次后,孟恩才得到了接见。

    他直接说明了来意,将自己更改户籍,征召为铁路工的事说出来。

    “我知道!”断事官露出一丝笑容:“此事整个绥远已经传开了,不止是你,还有上万人跟随去做事。”

    “安西那里缺人,缺许多人。”

    “丰厚的月钱,可以让你们在那里买下土地,到时候过上富裕的日子也是一定的。”

    “记住,好好做事。”

    莫名其妙的得到了安慰,孟恩只能点头应下。

    即使作为普通的牧民,他也是拥有自己的户籍,以及身份牌。

    普通的牧民自然是木牌,而贵族则是铁牌,至于官员们则是铜牌,这是草原上鲜明的三个等级。

    至于喇嘛,跟贵族一样,也是铁牌。

    刚离开衙门,忽然耳边就传来了议论声:

    “去就分配牧场,这是真的假的?”

    “应该是真的,漠北和北海好多草场,根本就没那么多人去放羊……”

    听了一会儿,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北方招募牧民定居。

    如此丰厚的条件,自然让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