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本公子之前纨绔膏粱之名又有何耻辱可言呢?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本公子之前纨绔膏粱之名又有何耻辱可言呢? (第1/3页)

    “然,日后数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前者亡国之臣,下贱马夫,后者下九流之商贾,重利怕死之人。

    此二人者当时无名,身份卑贱,而终名留青史,流芳百世。

    英雄不问出处,名士成名前,皆为默默无闻之辈。

    本公子之前纨绔膏粱之名又有何耻辱可言呢?

    公乃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大夫甘茂甘茂气的连续拍打胸口:

    “你!”

    秦地大儒孔子后裔旁支孔无德起身自信道:

    “三公子所言皆强词夺理,不是正论,诸公不必与之计较。

    请问三公子治何经典?”

    三公子赢天摇头苦笑:

    “本公子从不做那种寻章摘句,引经据典的学问。

    那是迂腐书呆子们的事情,与兴邦立业毫无关系。

    自古以来的大贤们,也未必治什么经典。

    商汤的宰相伊尹,当初不过是个耕地的奴隶,兴周的姜子牙曾作渭水垂钓之渔夫。

    至于后世范蠡、管仲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也没听说他们治什么经典。

    可叹如今酸腐书生们张口经典、闭口古训,整日忙碌于笔砚之间。

    我看这些人恐怕只会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

    孔无德气急败坏:

    “听三公子之言,口气甚大,未必真有实学。

    恐为天下儒者所笑耳!”

    三公子赢天指着孔无德鼻子训道:

    “既然说起儒者,可知道儒者有君子、小人之别么?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公正,斥邪恶。

    既能恩泽于当时,又可流芳于后世。

    而小人之儒则不同,专攻笔墨文章,只会雕虫小技。

    可谓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而胸中实无一策。

    小人之儒,就是日赋万言,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经学而不能致用,此乃小人之儒。

    劝尔等腐儒切莫效仿等小人之儒,留下千秋万代之骂名啊!”

    群臣见三公子赢天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还有想挑战者,皆不能问。

    众人心中纷纷感叹:

    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