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82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2/3页)

    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两位皇帝后金国两次南侵,直接被金军劫为人质。

    这就是“靖康之耻”。

    而宋朝败落的转折大抵就是从从赵佶开始的。

    自他上台后,先是继续扩大党争、扩大****,甚至搞出了元祐党人碑这类的恶心事件。

    紧接着他就贪图享乐,大造皇家园林,搞出“艮岳”,之后又重用蔡京、梁师成、童贯、朱勔等人,使国家政治混乱、民怨载道,导致了方腊起义。

    而面对金国第二代皇帝完颜吴乞买的进攻,宋朝军队表现的毫无战斗力、抵抗力。

    于是,赵佶将太原这个烂摊子扔给了大儿子赵桓,自己逃到江南,只是最后终究还是逃不脱,成为了金国的人质。

    又其后,宋高宗赵构直接跑到了南方,是谓南宋。

    而且,有宋一朝再都没有回到过当初的北宋的版图。

    这期间所谓的中兴将领们一心抗金,无奈赵构却胸无大志,一心只想过安稳日子,这就注定了岳飞等人的悲剧。

    再其后,宋朝的皇帝换来换去,却都只是一些无才无志之人,甚至都不算是正常的人。

    大宋江山在这些不知所谓的皇帝手中,更是风雨飘摇、几近末路。

    同时,多年来求和赔偿政策,已让国家经济实力捉襟见肘。

    而更重要的是因为享乐的风气,军兵们士气丧失殆尽,大家都没有打仗的信心和勇气了。

    所以即使有个别的英勇之士,但一已之力又怎能阻止整体颓势,不过是螳臂挡车罢了。

    最后,蒙古族强势崛起,建立元朝,宋朝灭亡了。

    在祁元的笔下,宋朝,没有了盛唐的恢弘大气,有的,仅仅是畏畏缩缩的小家子气。

    无数的读者们,看完了新书,都唏嘘不已。

    “两宋的故事,看得我心梗都要犯了!”

    “祁元写了大唐之后,我就知道,没憋着好屁了!这不,挫宋来了!”

    “原本我以为唐诗便是祁元塑造的巅峰了,但是没想到,在两宋里,虽然国家不强势,但是这个宋词,我你妈,真牛逼啊!”

    “苏轼!辛弃疾!”

    “原来祁元唱的《但愿人长久》是这么来的啊!”

    “宋朝的优势还是有的。

    在这个年代,市得到开放,商业兴起,贸易也发达起来,出现纸币交子之类东西。

    而且民间娱乐繁荣,寻常城百姓家歌舞兴平,嘤嘤向上。

    许多接**常百姓家娱乐通俗作品等,列如评书之类的,都发展了起来。

    印刷术得到了改进,书得到一定传播。

    宋词,也体现出了文学作品日渐通俗话趋势。

    文化繁荣,思想纵流,朱子学派,心学,理学儒学新发展,思想进行深度辨思。

    古文化得到重新的修正,好多古书得到校检,出现了一批名相。什么欧阳修,范仲淹,一大堆。”

    “但是这些优点和挫宋的垃圾点比起来,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冗兵,冗官,冗费。委曲求全,以为讨好辽金,皇帝大多昏庸无能,气的大臣叫唤不听。”

    “哈哈,大家仔细看看宋朝大臣个个很厉害哈。文有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等等,武将岳飞,杨家将,韩世忠,等等。宋朝臣子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宋朝,是目前为止,祁元笔下唯一的皇室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时代了吧?而且,在书里,这次是第一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两宋对外军事无力,这一点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一点!”

    第二天还未结束。

    很多的读者们,用快速浏览的办法,基本上,是把新书的内容读完了。

    大部分的读者心中,都觉得这一次的新书,从家国方面来看,看起来不是很爽。

    但是。

    这部书里,有宋词。

    某个诗词交流群。

    一名网友忽然发文:“卧槽!苏东坡!!千古神人也!!”

    “???”

    “兄弟,你在说啥呢?酒喝多了?”

    “哈哈,你也在看祁元的新书啊!我刚刚看到苏东坡写下了《但愿人长久》!不得不说,祁元这个伏笔埋的,从他当年参加《最强唱作人》这都多少年了?”

    “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啊?”

    “兄弟,赶紧去看祁元的新书!主线剧情可以先不看,优先把最后的副册《宋词三千首》看一遍。其实也不用看一遍,你就看看苏轼这个人写的词,就够了!”

    “卧槽!我站都站不住了!满篇的文气,直冲我的眼睛脑子,DNA都在颤抖!”

    第二天的晚上。

    看到了苏轼出场的读者们越来越多了。

    晚上九点过五分。

    “祁元之后,诗词皆废!!”

    这个话题,在五分钟之内,冲到了热搜第一。

    背后,还紧紧地跟着一个大大的“爆”字!

    “这个热搜啥呀?”

    “哈哈,祁元之后,咱们华国,确实没有人敢写诗了,但是词还是有很多人在写的啊!”

    “祁元的《但愿人长久》算词的话,确实很吊,但是光靠这一首词,想要打败整个华国,这是在说笑吗?”

    “哈哈,这个爆字怎么这么尴尬?”

    “说尴尬的人,怕是都没有看过祁元昨天刚刚发布的新书吧?”

    “五千年系列出新书了?”

    “赶紧去看看苏轼吧!看看辛弃疾吧,看看陆游吧,沃日他妈,老子要疯了!”

    “祁元之后,诗词皆废!!!”

    “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啊!”

    无数的路人此刻就知道了一个消息。

    祁元,又干大事了。

    祁元在废掉了整个华国的诗人圈子之后,似乎,又对词人们动手了!

    ……

    ……

    华国诗词协会现任会长张东来,正在和几个好友喝茶呢。

    忽然,他的助手走了进来,慌忙道:“张老,李老,王老,不好了,祁元对咱们词届动手了!”

    张东来放下茶杯,淡定说道:“你好好说话,祁元这不是写诗让咱们的诗人们,都失业了嘛!他应付那些失业的诗人还来不及呢,怎么和我们这些玩词的也搭上了?”

    “几位老先生……”

    李老摆摆手,笑道:“别着急,我们慢慢喝茶,你慢慢说。”

    助手一拍大腿,长叹一声,道:“我还是给你们看看祁元写的词吧。”

    助手拿出了新书的副册,翻开了属于苏轼的那几页。

    递到了几个人面前。

    啪。

    啪啪。

    啪啪啪。

    此间,顿时响起了茶杯落地而碎的声音。

    张东来欲哭无泪,喃喃道:“祁元啊祁元,你这是要把诗词界一网打尽啊!”

    晚上十一点。

    张东来拿着新书,在台灯下,颤颤巍巍地掀开了宋词的世界。

    无数翻涌的,如波涛起伏的神级宋词,一个接着一个,撞击着他苍老的心脏。

    ……

    ……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十二月十九日卯时,苏轼生于蜀之眉州眉山县。

    自唐神龙元年至宋仁宗景祐朝,苏氏落籍于眉,已三百余年。

    这家族虽然算不上是个高门巨阀,但却是著名的眉山县旧家。

    是苏轼诗所谓“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的乡绅人家。

    苏轼七岁开始读书,八岁入小学,就读于天庆观北极院,从道士张易简为师,同学近百人中,老师就只称赞他和陈太初两个学生,聪明为全校之冠。

    但是人生各有不同的际遇,这陈太初后来做了道士,得了道,尸解于眉山。

    庆历七年五月,祖父苏序逝世,至八月,在虔州的苏洵才奔丧回到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