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章 强杀!拼了命的第四棒!!!
672章 强杀!拼了命的第四棒!!! (第1/3页)
赵昊焕和苏神研究过。
眼下国内的交接技术和默契,其实是有不平衡的地方。
这个不平衡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
也是默契之间的不平衡。
根据苏神的说法,交接者之间越熟悉配合越多,那么自然而然默契度就越高,反之就会越低。
默契度极大影响交接的成功率。
而成功率又是提升交接技术的保障。
既然种花家不打算走曰本的那一条路,那么就没法只提升交接技术而不管成功率。
苏神老早就告诉了赵昊焕和二沙岛的“苏神系”,谁说成功率和交接技术,只能选一个?
那是小孩子的举动。
成年人肯定是选择都要。
这理论当时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可是在苏神一步一步强化大家的交接成功率和交接技术性后,大家都明白了,这家伙不是在空口白牙说大话,他是真的准备这么干。
尤其是这次预赛后,全世界的交接技术,仿佛突然突破了瓶颈都进入了突飞猛进的状态。
大家更是感觉到了紧迫感。
你看看那些没有完成交接技术改革的队伍,成绩已经不是被甩开半秒那么简单。
直接被爆甩十来米,都不是稀奇事。
可是接力队伍的人,你不可能每个都保持稳定,这也是一个x因素。比如这次种花家的接力队就因为杨耀竹的离开,显得一下子受到了冲击。虽然劳逸现在的硬实力,强势赶上,已经不逊色当时的杨耀竹,可是你要承认一个点,那就是百米硬实力,他不等同于100米接力的硬实力。
只能作为一个大致参考。
所以你也会看见很多,明明在100米单项中跑不过对手的人,却在接力赛上,反过来勇不可当,跑得更快,教那个曾经在单项击败自己的对手做人。
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你随便看几个接力赛都会有这样的情况。
这就是接力技术的好坏。
接力技术,不仅仅分为两个运动员之间的交接棒技术。
那只是一环。
还包括距离判断、预跑、选择接力区,以及选择什么速度在接力区接棒等等。
这些东西,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
很多田径小白都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明4个只能跑40秒,甚至最好成绩40秒都跑不到的人,加起来却可以上天,每个人都可以飚出平均下来人人保底破十的成绩?甚至是保底9.5s乃至是更高的速度?
那问题的答案,就是在这些技术环节当中。
当你省掉了启动后,怎么做好距离判断、预跑、选择接力区,以及选择什么速度在接力区接棒,再加上交接棒瞬间的技术动作,就形成了一整套你看见的接力成绩。
比如如果你的速度耐力更好,那么你可以在这里选择更早进入极速。
前面就把接棒预跑速度加起来。
这就会让你更早进入高速区域。
成绩显然也要比100米的时候更快。
如果你的弯道更好,你战胜100米硬实力比你强的人,也会机会大增。
当然,你的每一次选择,对于交接时机和交接功底的影响,也直接存在差异。
这些道理,赵昊焕其实被苏神一说,就明白了,湖凯他们也明白了,但显然……这种事情不是你想要搞定就可以搞定。而且过度催促,棒子掉了,那才叫做真的完了。
所以,在我们种花家主力一棒刚刚换了新人后,实在是不适合在他的身上,突然要求更多。
既然一二棒很可能会吃亏,那么三四棒,苏神是铁了心要找回来。
整个队伍里面,也就苏神和赵昊焕,具备这个能力。
他们不管是天赋默契还是认同度还是经验,都是四个人里面,相互最高。
因此要冒险,那么也只能从这两个棒次之间冒。
苏神很清楚,鲍威尔拿到了接力棒,根本不是你可以想象的快速,对于他来说,现在随便开9秒,那是很轻松的事情。虽然今年鲍威尔的确状态一般,但相比其余人,他还是那个最强第四棒。当然和他巅峰一棒,暴力8.60+相差甚远,可是那也不是现在几个队伍的第四棒可以比拟。
你问未来最强的第四棒是谁?
好问题。
那不就是第三棒最强,他的队友博尔特咯。
没办法,和这种人一个队伍,你只能认命。
但博尔特就在牙买加队,那么鲍威尔的第四棒,自然是天下无敌。
就连盖伊和他刚,拿到了接力棒的鲍威尔,也绝对可以压住。
由此可见,赵昊焕显然这里和鲍威尔差距很大。
虽然苏神在这里依靠“弯道超二”爆发,强压了博尔特,没有让他赶上来,但是也最多就是一个多身位,不到2个身位。
这已经是维持的极限。
毕竟人家博尔特原本的世界线,就是弯道第一的天赋,配合硬实力更高,要不是苏神这一场重压之下,爆开“弯道超二”,显然不可能维持住前面一二棒创造出来的优势。
事实上,就这,在“弯道超二”爆发前,他还是被博尔特追了一个多身位上去。
可想而知博尔特的弯道恐怖和……牙买加这一棒交接的拉胯。
但毕竟布莱克还是未成年人,你要给他适应和犯错的机会,加上牙买加一直交接技术拉胯,这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所以苏神这里创造的优势,显然就不足以让赵昊焕,撑到最后一刻还能保持住第二位置。
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
在交接棒的这个技术环节,必须做好文章。
争取拉开一大截!
然后利用巨大的优势,压住牙买加队。
就像是2015年,博尔特接力赛跑得那么快,甚至创造了人类电记时代以来的接力赛第四棒纪录,但还是没有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