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薄先生如何看待这场演出

    第237章 薄先生如何看待这场演出 (第1/3页)

    众人也看清楚了舞台上的布局。

    在妙不可言的身后,是一面巨型鼓。

    右侧坐着的是琵琶和箜篌乐手,左侧坐着的是二胡,站着的是吹笛子。

    在大家的眼睛刚看清楚舞台上的几人以后,赵一鸣拉动了二胡。

    二胡丝丝缕缕,欲断欲连,苍凉和悠长的声音立即将人悲伤的一面带动起来。

    舞台的背景也变成了一副书画,上面介绍着二胡的由来。

    其他种类乐器的乐手,看着舞台的背景,恍然道:“原来二胡始于唐朝!本来的名字叫做‘奚琴’。别名‘南胡’,‘嗡子’。学到了学到了!”

    “不止上面的那些名字啊,你看它背景上,还有写宋朝时叫做‘嵇琴’元代叫做‘胡琴’,近代才改名叫做二胡的。”

    “不是,赵一鸣的二胡什么时候拉的这么好了?拉的我好想哭啊。”一个选手叹息一声,疑惑着:“这不就是在妙不可言组待了两三天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去上国外进修几年了呢?”

    “国外的二胡,哪里有咱们华国民间的二胡正宗?跟着民间老大爷学都比去上国外进修学的好。”

    众人评论的时候,二胡的声音已经停下,琵琶声音响起。

    舞台上的背景,也慢慢转换到了琵琶的介绍上。

    大家除了认真听,还在认真地看着舞台上的背景介绍。

    这一看,才知道原来琵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

    那时候的琵和琶是两种乐器,到了南北朝时,西域传来了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的乐器,有人便将这两者结合,变成了新式琵琶。

    几千年来,经过人们不停的改良,才有了今日大家眼中所看到的琵琶。

    琵琶曲目弹奏到高潮阶段,众人只见舞台上突然显示了一眼数不清的琵琶,林立在舞台之上。

    “卧槽,这就是3D效果吗?那些琵琶和真的一样。”

    “妈呀,同样都是3D的舞台,为什么我们的背景就是恐龙世界,或者是高山流水,他们的就是这么的诗意?这是不是有点不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