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经济问题

    第一百八十九章 经济问题 (第2/3页)

鲁士为由参战,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在1866签订的合约中,德意志事务早就和奥匈没有关系了,遑论结成同盟共御外敌。

    奥匈作为侵略者,无论是在士气、正义性还是国际舆论方面都处于劣势。

    再加上当年普鲁士对待奥匈的宽松政策,导致底下的士兵们都没有什么复仇情绪,自然不可能敌得过保家卫国的普鲁士一方。

    就这样,此消彼长之下,奥匈以48万兵力和普鲁士的36万打得有来有回。

    南德方面每向西推进一公里,波西米亚就要丢掉相差无几的土地。

    这样打下去奥匈血亏,整个帝国几乎全部的军事工业都集中在波西米亚那小小的一亩三分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是奥匈的精华。

    南德则只是普鲁士临时占领的土地,丢了也就丢了。

    而且为了照顾盟友路德维希的情绪,他们不能在巴伐利亚大肆劫掠,普鲁士对波西米亚却没有什么顾忌。

    霍夫堡宫内,弗朗茨对这样尴尬的局面已经没什么话好讲,该生气的都生气了。

    仔细思考下来,还是奥匈缺钱。

    有钱,他们动员时就不用扣扣搜搜的,有钱,他们就能指挥动西班牙当枪使。

    于是皇帝在3月22号这天召集了维也纳的高级大臣,连最近关系闹的很僵的匈牙利大臣也包括在内。

    皇帝只宣布了三件事,第一件,匈牙利的财政负担立刻由30%降低为23.7%,无需再次举办中央财政会议。

    第二件,在全国范围内加征战争税,并向中央银行借款400万英镑用以应对战争。

    第三件,暂停所有债务的偿还,包括本金和利息。

    简简单单几句话,在整个帝国境内引起了渲染大波。

    这么强硬的拢钱手段,无疑说明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在急剧恶化。

    几乎所有的民众都开始抨击政府的侵略性外交,战争税这一收割手段,着实是打到了他们的痛点。

    然而帝国的动荡反而在逐渐好转。

    加税和停止偿还债务对全国都有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