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筑城守关

    第265章:筑城守关 (第3/3页)

国的南侵战略一样,皇太鸡先控制漠南地区,再伺机夺取畿辅一带。

    等到跨越了这道天险,逐鹿中原,乃至鲸吞大明江山便指日可待了。

    帝师的长蛇战略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辫子蚕食关外领土的动作。

    对辫子来说,留着这两座孤岛,可以守株待兔,坐等运输小队长送货上门多好呀!

    “老朽不知殿下如何看待孙承宗当年崇尚筑城之策略?”

    对于皇帝亲孙疏己,王在晋还是耿耿于怀,而且见到太子也在册子里有类似的想法,他就有些触景生情了。

    “筑城不宜多,贵在能攻能守。地点要选好,须在滨海方可保存。否则定然是徒劳无功,耗费钱粮之策。”

    老孙头的贪吃蛇还没吃到啥东西,就被皇太鸡砍成了好几段,就差下锅爆炒了。

    王在晋没有回应,只是继续翻看太子所写的册子,尤其是关于山海关的加固是他关注的重点部分。

    某太子设想在关前两百步开始,每隔二百步便要一道宽与深均为三丈的壕沟,供计三道之间步满地雷,以迟滞敌军进攻。

    对于关内,要在原有城墙之后再贴身建一道更高的城墙,比原来高出一丈,新城墙之后再建高一丈之碉楼,形成三层防御。

    在城墙之外,除城门正对的位置,以保持畅通之外,均削为倾斜的斜坡,增加敌军攻城的难度。

    现有的马面与城楼均需要进行改造,使大幅度提升防御能力,且攻击力更为强悍,尤其要增强侧向射击能力。

    在山海关以北的山顶建立大型要塞,用以防备敌军夺取此地,以图居高临下,攻击关内守军。

    大规模扩建南城,重点须新建码头,使其向海中延伸,可停靠大型船舶,这样便可在敌军前后夹攻时,从海上获得补给。

    某太子不但把文字内容详细地写在上面,还绘制了相应建筑的草图,而且每个部分都有涉及。

    看上去非常生动形象,如果能够得以实施的话,山海关将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关。

    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明军不得不退守山海关,那么就必须让这里变成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

    最好是让辫子没等摸到城墙,就死伤上万人,围困三五年都没法得偿所愿,这样才算是对他们“以礼相待”。

    在城墙后面,还要配备五百门“隆庆”式迫击炮以及一万枚康式火箭,给对方来个异常隆重而又热烈的欢迎仪式!

    幺鸡就不信快被轰得找不着北的辫子还敢惦记自己的山海关???

    你要是能舍得填进去三四万狗腿子,那还真能爬过来攻城。

    否则,就只能望而却步。

    本宫可以保证,最后一道坎,就是让你迈不过去。

    不得不说,太子在关外筑城的策略,让王在晋颇为反感,与孙承宗别无二致。

    但是加固山海关的想法,又让他很是心动,因为与自己之前的设想不谋而合。

    若依太子所写,即使不在八里铺修建一条新长城,山海关亦可固若金汤。

    必定能让敌军未到城下,便先死一半,守军便能事半功倍,以逸待劳了。

    太子在册中言明,可为山海关提供一百门泛红夷大炮、两百门大小佛郎机、五百门迫击炮,火箭与鸟铳各一万支。

    王在晋虽未见过迫击炮的庐山真面目,但根据太子所绘制的图画及相关说明,便知此炮的妙用了。

    若有如此众多的利器相助,王廷臣所部尚有一万余人马,加之他地收缩而来的兵力,每年再行编练一万新军,总兵力不下三四万,固守山海关便易如翻掌了。

    今时不同往昔,即便锦州与宁远被围,朝廷也拿不出多少兵力前去驰援了,与其等敌军进攻此二城,莫不如将主力收缩到关内,伺机后发制人。

    若能重创来犯之敌,便是大功一件,由此反攻也有可能,不然也可保存大量人马,避免被敌军聚歼于旷野。

    在老王头看来,用五十万两银子去加固广宁中前所,完全是多此一举,用这笔钱完全可以编练一万新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