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前晋太祖

    第278章:前晋太祖 (第2/3页)

解的话,最好都从城里滚出来,只出来千八百人,那真是冰山一角了。

    攻城部队是不想轻易放弃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和阳门的,但是身后几百米开外的炮兵是无法辨别敌我目标的。

    更何况炸药包的轰击范围很大,榴弹在十步之内可以对任何喘气的人畜形成杀伤,步卒可不想被自己人发射的铳弹给撂倒。

    只能先行退到河边,然后打出一枚绿色烟花,也就是信号弹,意思是需要炮火支援。

    后方见到信号弹,便会让各支炮兵部队开始火力覆盖,只要能落到城内就算是完成任务。

    在数百门火器的轰击之下,大同东侧瓮城几乎被炸得满目疮痍,化为一片焦土,没有半点立锥之地。

    王朴想要守住瓮城都不大可能了,因为残缺不全的瓮城逐渐开始垮塌,都快步和阳门的后尘了。

    “前晋太祖”仍然负隅顽抗的原因是主城尚在,东面城墙以及十二个马面并未出现险情,而且所有垛口处的火铳全部都在射击。

    若是初战只损失区区一个瓮城,便能击退来犯之敌的话,那王朴还是可以接受的,死伤些兵士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事。

    杨文岳这个蠢货不懂兵法,自恃己方火器威力,一味强攻东侧,结果立足未稳便被自己击退。

    王朴虽然在城里挨炸,可是在得到敌军撤出和阳门的消息后,心中难掩激动,露出得意之色,还在心里鄙视杨文岳的无能。

    在王朴看来,只要能够顶住敌军在前三天的猛攻,消磨其锐气,挫败进攻势头,接下来便可以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即使摧毁了和阳门,暴明的军队也对固若金汤的大同主城无可奈何,最多只能做长期围困的打算。

    而之前自己已经命令部下在周边地区进行征粮,加之驱散百姓,减少无用人口,城内囤积的粮食足以支撑到初冬。

    届时皇太鸡挥师南下,自己率部与其里应外合,必能大破暴明三军,一举擒获杨文岳也说不定。

    大清王师必能解大同之围,之后再邀其数千人马驻屯与此,狗太子的仆从定不敢再次犯境。

    之后前晋便可立国,接受大清的册封,只要能保证前晋的国土安危,不论是做兄弟之国还是父子之国,王朴都是可以接受的。

    只要皇太鸡可以答应自己的条件,命大清铁骑协防前晋,那么自己也可以帮助皇太鸡夺取他梦寐以求的畿辅地区,包括京城在内。

    大清王师在大同一带站住脚,那便能够绕过宣府,随时可以直击京师了,比千里迢迢从关外进攻要便捷太多。

    只要大清能夺下畿辅一带,狗太子必定跟赵构一样向南逃窜,带着一**佞之臣在江南地区苟延残喘。

    大同这个地方过于重要,想必皇太鸡不会轻易允诺让与自己,待明廷败逃,自己便可西入陕茜,经营西北,顺势攻入泗川也好。

    王朴至少要三分天下,将关中收入自己囊中,有机会还要入蜀,要比当年刘备的地盘大得多才行。

    皇太鸡能够得到淮河以北的广袤地区,应该知足了,入关之后也要与暴明的勤王各部进行血战,实力会折损很多,也就无力过江征伐暴明了。

    让他们二虎相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这便是王朴的算盘,只要暴明尚存,皇太鸡就不会对自己的前晋动手。

    大清、暴明、前晋,三足鼎立,这算是“后三国”了。

    自己能得到天下的三分,王朴对此非常满意。

    当年刘备、庞统、诸葛亮三人才做到的事情,他王朴一人便能实现。

    在暴明担任区区一个总兵,真是有些屈才了。

    他石敬瑭起初不也是在李嗣源帐下效力么?最后建立了后晋。

    刘备当初还是个卖草鞋的出身,先投袁绍,后投曹操,屡次奔波流离,才成就一番霸业。

    如今崇祯生死不明,太子尚且年幼,能力远不如建文帝,甚至连十六岁便登基的崇祯都无从比较。

    外有皇太鸡的十数万铁骑虎视眈眈,内有流寇肆虐各地,朝廷又是傥争不断,加之太仓告罄。

    如此良机,便是上天垂青于自己。

    若是不加以善用,便是大不敬。

    正所谓——天予不取,必遭天谴!

    想到自己受命于天,便让王朴坚定了固守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