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二选其一

    第544章:二选其一 (第3/3页)

来给我等展示呢!”

    这么一说,众人又开始重新思索起来,他们是都见过飞艇升空的,那可是实打实的大明帝国头号利器,绝不是甚子海市蜃楼,当时可是万人空巷去观看了大半天时间。

    若是王师装备了几十乃是上百艘飞艇,加之其他仙界利器,还不把东虏打得屁股尿流不可?只怕收复辽东失地也仅需数年而已。

    被马永亮这么一说,众人也觉得关外市场确实应该归他们京商所有,毕竟京商是最先支持太子爷且出力最大的商人集团。

    江南商贾支持东林,那么京商便可支持太子爷。一旦王师得以收复辽东,那不论太子爷是否登基大宝,他们京商的收益都将是史无前例的巨大。

    由于东虏多次入关劫掠人口,尤其是冬末初春的那次,将数十万人口掠到关外做包衣奴才,待王师收复失地,关外的百万人口都将是商贾们的销售目标。

    虽然居住地有些分散,但总数庞大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辽东不产关内的诸多商品,否则东虏也不会频繁入关劫掠了。

    “马副会长,朝廷已然在山栋大规模晾晒海盐,待秋季上市,你这生意岂不是要被挤兑垮了?”

    有人并不甘心掏钱,仍旧抱有一丝幻想,还想伺机挑唆马永亮与太子爷的关系,倒是不敢直言太子爷,只说是朝廷的行事。

    “这位同仁此言差矣!某家是做食盐生意不假,但众所周知,淮盐的进货成本比海盐贵。朝廷已然给了某家经销海盐的许可证,待海盐大量上市,某家要比以前赚得更多呢!”

    太子爷早就给马永亮这些盐商想好了出路,往后就无需购入淮盐了,悉数销售海盐即可。

    只要朝廷政令一下,两淮盐商就都得吐血,反正他们又不上税,朝廷也损失不了什么。

    往后北方各地卖的都将是山东产的海盐,淮盐想要北上贩售,那就势比登天了……

    马永亮可是盼着海盐能够尽快上市呢,他和京城的同行们已经不再购入淮盐了。

    等把手头的库存淮盐清理干净之后,便将资金用来大量购置海盐了。

    “……那两淮盐商岂能善罢甘休?”

    天下盐业,两淮盐商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若是他们闹腾起来,只怕朝廷都要为止惊恐。

    “这位同仁消息滞后了,你可知左副都御史沈迅?日前早已被太子爷委以重任,调查史褷巡按淮、扬期间,三十万两盐税银子不翼而飞之事。此时此刻,只怕两淮盐商已经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了!那些盐商都依然是自身难保了,还有心思敢反抗朝廷?真是白日做梦!”

    这件事听说牵连甚广,连首辅薛国观都被波及到了,不过首辅马上就要成为国仗了,有太子爷的庇护,自然会高枕无忧,但其他人就难说了。

    “……这与两淮盐商又有何关系?”

    按理说盐税银子或许是史褷给弄丢了,并非直接关系到众多盐商。

    “那你可想得过于简单了,太子爷何等英明,会让沈迅仅仅调查盐税之案么?到了两淮,一查过往的盐税账本,发现差额巨大,府库里没有银子,盐商们又拿不出缴税凭证。沈迅可是有尚方宝剑,还带着大量厂卫南下的,你猜结果如何?”

    这还用问么?

    三十万两银子的案件会被直接升级到三百万两,甚至三百万两都打不住!

    两淮盐商有几个不偷逃税款的?

    到时候沈迅让他们将过往五十年的税款补齐!

    盐商拒交就是公然反抗朝廷,交了就得把以前吃进肚子里的银子都吐出来。

    具体结果,马永亮不敢轻易下定论,但太子爷让沈迅过去查案,肯定不会为了区区三十万两银子的。

    “盐商若有异动,则江南不稳,太子爷不怕朝廷收不上来税费?”

    江南商人可是有东林作为话事人,而且一旦鼓动百姓闹事,那可不是朝廷所能弹压得了的。

    “我等之前如何,如今京城不稳么?”

    马永亮可是知道太子爷的厉害,这可是位杀人不眨眼的主。

    你敢断太子爷的财路,太子爷就敢断你全家人的生路!

    要银子还是要脑袋,只能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