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猛虎下山

    第567章:猛虎下山 (第2/3页)

施射。

    即使跑到了半山腰,铁炮足轻仍然可以在远距离威胁到清军骑兵,虽然威胁并不大。

    通常来说,超过百步,命中率也就只能有百分之一左右,但架不住铁炮足轻数量多。

    第四军的八千作战人员里,编有不下三千铁炮足轻,还近千用来近战的长枪足轻,其余自然是战斗力高出二者一筹的武士。

    不论是铁炮足轻还是长枪足轻,其实都惧怕近战,在配置作战序列时,这正好可以与武士形成互补。

    武士们尤其喜欢近战拼杀,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体现出自身价值。

    在战斗时,武士精神可以凝聚为八个字——忽略疼痛藐视死亡!

    只有勤奋苦练,并且秉持这个信念,才能做到战时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第四军的编有近四千武士,隶属于全国各地的六十五位外样大名。

    这些都是不受德川大将军待见的大名,为了讨好大将军,并且养活自己的家臣,这才组团出兵辽东半岛。

    关东地区的外样大名派出的兵马都被编为第四军,关西地区的则被编为第五军。

    就封米泽藩的上杉家自然那也要遵从幕府的命令,派兵出征。

    原本给上杉家的定额只有三百人而已,但经过前家主上杉景胜的心腹直江兼续的努力,使得上杉家所获得的实际名额增加到了九百之多,整整翻了两倍。

    多出来的六百根本不能走账,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些人即使随军出征,也得不到明国提供的每月每人半石大米的待遇。

    好在只要明国遵守约定,将大米足额运抵,三百人的定量其实是够九百人吃的,为了以防万一,上杉家的兵马都携带了额外的口粮。

    经过路上风吹日晒之后,难吃是难吃了一些,但反胃总比饿着肚子作战要强得多……

    直江兼续对大米的事情并不介意,而且还给了负责领兵出征的阿部重次极大的好处,也就是先行奉上一百万钱,外加每个战果和战殁,都提供十两银子的分成。

    这样阿部重次才答应了直江兼续,所以倭军实际出征的人数是高于五万的,郑芝豹对此不会介意,他就只管运人,陆战都是由倭军来负责。

    直江兼续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少主上杉定胜还不谙世事,而上杉家作为战败者,石高从一百二十万石直降到三十万石,被德川家康抹去了四分之三。

    藩国有六千兵马需要养活,任凭势态发展下去的话,只能逐渐走向消亡,德川大将军巴不得从地图上直接抹去上杉家。

    而像上杉家这样落魄的大名,在全国各地还有不少,最典型的就是毛利家,从原来的一百二十万石被直降至三十七万。

    毛利家与上杉家被那些追随德川家康得利的大名们,嘲讽为关西与关东地区的“两大落魄户”。

    除此之外,直江兼续还试图接触明国的使臣,希望能够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得出兵的可能。

    但这次就无法实现了,因为出兵时间已经定下,而且海运运力有限,只能等待明年了。

    来自米泽藩的人马,不论是武士还是足轻,都被同行们耻笑。

    因为战马很少,身上的盔甲也已经旧得不像话了……

    对于外人的反应,米泽藩的人马并不介意,因为早就习以为常了。

    强者的成功方式是强强联合,弱者的生存之道是忍辱负重。

    上杉家能多派兵马登陆辽东半岛,已经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

    接下来,他们只要奋勇杀敌就行了,杀得越多,所得到了赏银也就越多。

    通常来说,来自北方的兵马都具有吃苦耐劳,奋勇作战的传统。

    从足轻到武士都憋了一口气,那就是一支战斗力很可怕的部队了……

    上杉家的部队编有约四百武士,一百长枪足轻,三百铁炮足轻,以及若干仆役。

    即使落魄至极,这支部队仍旧保持了原来的作风与传统。

    打出数面“毘”字战旗,这是战果名将上杉谦信当年叱咤战场所用的战旗款式。

    不同于其他大名的部队,上杉家的铁炮足轻冲到山脚下并未开火。

    只是在列队静候……

    对方冲到五十步,方才举起铁炮。

    然后等敌军骑兵冲到快三十步的距离,足轻们才点燃了火绳。

    等铁炮射出弹丸之际,打头阵的清军骑兵已经快要冲到长枪足轻可以刺杀的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