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一帮到底

    第610章:一帮到底 (第3/3页)

一期便卖出了五千本,有的人大量购买就是为了囤积,然后转手卖到外地去,便能赚到不菲的利润了。

    某太子对此没有多大反感,只要能卖出去,买多少都行,印刷厂量大管饱,最好以后每期的销量都在一万本以上才好呢。

    还有一本书,并非隶属于世界传媒集团,也不公开发行,但是销量是出奇的好,究其原因,那就是内容制胜!

    光看书名,就非常能勾起一些人的购买欲念——《关外秘史》!

    说的也就是关外某土著一家人的那些方面的事情,主笔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伟业。

    具体如何,某太子也不好多说,反正看过此书的人,都觉得春天到了,也跟家里的妻妾感情更好了……

    吴伟业这辈子都没想过会写这种书来养家糊口,不过在看到巨额收入之后,也就不再多虑了。

    第一本印了一万册,每册定价五百钱,总额五千两,结果吴伟业当天就收到了一千两银子的稿费。

    望着二十锭银子,这位作者立刻傻眼了,早知道写一本书就能赚到这么多钱,他还去趟官场的混水干嘛呢?

    最重要的是,经过某位高人的指点,写这种书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容易了,全神贯注的话,两个月就能写出来一本。

    找此类推的话,两年岂不是能赚到上万两银子之巨了么?

    那真是做梦都能开怀大笑啊~!

    通过写书,吴伟业家里已经购置了沙发、油灯、肥皂、眼镜、煤炉等一堆先进的生活用品,每天也无需再为柴米油盐发愁了,顿顿都可以大鱼大肉。

    随之而来的好处与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坚定了吴伟业走作家之路的决心,争取一年写出六本书,这样就能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了。

    对外,吴伟业还是宣称不再追求仕途,而是在闲暇之余写点文章,好向报馆投稿。再向太仓老家贩售一些京城这边的新奇物件,也就可以养家糊口了。

    即便这买卖完全不赚钱,甚至是赔钱,某太子也打算继续干下去,只要能把主要竞争对手的名声搞臭,那绝对是乐此不疲。

    五千两银子!

    洒洒水的事情而已!

    而且还可以往外卖呢!

    成本只有不到三千两,按照定价出售,还能赚两千两呢。

    但更多的时候,某太子则是主动送书,好让投靠自己的文臣武将们得到真正的“实惠”。

    尤其是对武将们来说,没啥比这玩意更让他们酷爱读书的了,一个个都看得津津有味。

    当然,某太子也很害怕,这要是真传到关外去。

    在入秋之后,皇太鸡会不会直接率军找自己算账???

    不管怎样,既然看过的都说好,那就是真的好了。

    至于皇太鸡是什么反应,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说不定大清国的文臣武将在私下也很乐意看呢……

    最好是让皇太鸡与多尔衮互相猜忌,甚至“啪啪”起来才好。

    不论大清没了皇太鸡还是多尔衮,对大明都是极好的消息,完全可以再次普天同庆一番。

    战场上打不过,咱还不能盼着你俩早点去死么???

    皇太鸡要是活着,入关的话就是“菜鸡互啄”了。

    多尔衮以后主政,入关的话就是“摄政王之战”了。

    总之是很有看点的,说不定甩锅爹也等着看某逆子吃败仗的好戏呢……

    作为大明的摄政王,十岁的年纪就送下属合订本读物,貌似有些不务正业。

    得到合订本的武将们结果当天都没回到自己的军营,全都留宿在京城里了。

    一待就是两天,直到周一才悻悻地离开,怀揣银两的小姐姐们对着他们挥手致意。

    照这样下去,一年出五六本书的话,大明北方的武将就算是彻底颓废了。

    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算来是这么来的……

    幸好郑成功那一小撮新兵蛋子没看过,不然“国名爷”十五岁就要有后代了。

    “殿下,一万颗手榴弹及发射药等物资业已装船运往天津!”

    “好!”

    本宫只能帮你们这么多了,再帮就是赠送合订本了,剩下就看你们赚钱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