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危在旦夕

    第655章:危在旦夕 (第2/3页)

又没时间思考,也没人能立刻找出症结所在。

    只能跟狗官兵拼死一搏了,然后看看还能捡到点甚子好处了。

    官兵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拥有相当数量的马屁与战车。

    对面的贼军人数很多,不过都是步卒。

    之前发动的数次强攻,都被官军马队给冲垮了。

    这也幸亏了知县姚运熙,早就将城内的所有骡、马、牛、驴都集中起来了。

    如此方便集中喂养,然后收集牲畜的金汁。

    等义军进来,别说一头驴,就算是一头猪,这会儿都见不着了。

    百姓宅院里的鸡、鸭、鹅等家禽倒是不少,但这玩意又不能骑乘……

    有数次,义军士卒就眼睁睁地看着狗官军的马卒大队像犁地一样冲过来。

    马卒都是重甲兵,除非射杀其坐骑,否则你用弓箭都难以伤其分毫。

    十名手持长枪的马卒便可横扫一条街,几乎将人马合一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义军想用绊马索,找了半天,发现没带绳子,临时拼凑拒马桩又来不及。

    由于需要通过地洞,长枪不便于携带,如今只能用刀盾御敌。

    之前也没想到会出这种事,都以为直接杀出去,大事便成了。

    现在倒好,院子里往外冒浓烟。

    院子外要么是狗官军的战车,要么就是快速奔袭的马卒。

    总之来到城里,这仗打的是十分的憋屈,越打感觉越发的别扭。

    “……我等罪孽深重啊!”

    南阳知府王家祯望着已经被火势所吞噬的大半城区,不禁开始自责起来。

    虽说放火的主意是张国钦出的,但决定这么做还是经过王家祯同意的。

    “放火阻敌”终究是个彻头彻尾的馊主意,因为城内百姓子势必遭到牵连。

    从火势上推断,财产损失决计不会低了,在大火之后只怕大部分百姓都要沦为受害者了。

    连宅院都被烧光,若不是可以得到府衙的救济,便跟城外的流珉无异了。

    南阳城算是被自己亲手给毁了,如何向朝廷请罪已然不重要了。

    王家祯已经做好了被人押解至京,然后向太子殿下谢罪伏法的准备了。

    官员纵火御敌,这简直就是自打大明开朝以来,头一遭的奇葩事情。

    贼兵烧死多少尚且不知,但南阳城却是肯定要变成一堆废墟了。

    当年项羽烧咸阳,可是为了报国仇家恨。

    大明自己的官员烧自己的城池,若是往后重建,这笔钱谁来支付?

    王家祯是决计掏不起的,总兵官张国钦也掏不起,更不愿意掏。

    这是坚壁清野之策,只不过范围扩大了一些,清到了城里……

    “清野”由天灾负责!

    “清城”由官吏纵火!

    此事若是传到了御史们的耳朵里,决计会将当事人作为文官武将的反面典型来上奏。

    第一项罪名便是怯战,没等南阳城被贼军从外面攻入,自己便纵火焚城了。

    第二项罪名是害珉,大火让城内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可居。

    第三项罪名是浪费,重建南阳还得花一大笔钱。

    河南全境本来就要靠朝廷镇抚才能勉强度日,这下好了,又得让朝廷多掏一笔钱。

    王家祯这么想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张国钦觉得南阳城已然是朝不保夕了。

    这绝对不是冠冕堂皇的说辞,跟不是夸张。

    在贼军的猛攻以及城内四处交战的情况之下,最迟到日落,南阳城便会落入敌手。

    今日与之前的情况完全不同,贼军已然知晓了城内发生之事,也便轻易不会从城根地下撤退了。

    哪怕损失再多的兵力,也会一鼓作气,攻上城头,尽快与城内的同伙汇合。

    城头的守军见到城内失火,乱成一团,已经有些丧失信心了。

    若不是将领与校尉都在城头督战,这会儿已经有人向对面投诚了。

    对于自己的手下,张国钦也不敢保证都能与自己奋战到最后时刻。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只要有一面城墙的守军公然投敌,南阳城便会宣告失守了。

    城门虽然都已经用石头堵死了,即便是硬撞也撞不开。

    不过贼军还是可以从城头攀爬上来,最终占据整座城池。

    “轰……”

    就在张国钦浮想联翩之时,距离其不远处陡然发生一阵巨响。

    脚下的城头地面都鼓了起来,弯曲成了“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