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扩建码头

    第901章:扩建码头 (第1/3页)

    一会儿让朕弃城而逃!

    一会儿让朕修建码头!

    这逆子真是不让朕省心!

    远在北都,还惦记朕兜里的银子!

    写了封信,就便想让朕拿出二十万两银子,可恶至极!

    要不是郑芝龙传来大胜红夷的好消息,朕又要被这逆子给诓骗了!

    弃城而逃……

    朕身为一国之君,这得背负多大的骂名啊?

    亏那逆子想得出来!

    不过朕不能死,朕要是驾崩了,岂不便宜了那逆子?

    朕还得好好活着才是,万不能像天书所述的那般轻生。

    只要朕不死,那逆子就还得老老实实地当太子,成不了皇帝!

    想到这里,崇祯忽然觉得郑芝龙是个大功臣,直接了却了自己一桩心事。

    对其不来觐见的无礼之举也就大度地原谅了,而且郑芝龙不来倒还好。

    来了让这位镇海伯瞧见城内到处都是刁珉与贼子,自己岂不是颜面扫地?

    那逆子早就料到江南士林会有如此行径,摆明等着看朕的笑话!

    可恶!

    幸好朕已脱胎换骨,并未再次落入贼子们的圈套之中!

    出了这档子糗事,崇祯也隐约意识到,倘若红夷当真打过来,某些贼子兴许会还真会背叛大明!

    东虏铁骑伺机南下,此等贼子便降东虏。

    红夷战舰逆流而上,此等贼子便可能投降红夷。

    左摇右摆,飘忽不定,唯有一点,那就是不曾对大明忠心耿耿!

    想到这里,原本还打算特赦部分贼子与刁珉的某皇帝,又重新铁石心肠起来……

    这下崇祯算是明白了,贼子与刁珉生来便是等着乞降的!

    损我大明荣光,朕焉能放过尔等?

    “陛下,臣以为兴建码头对南都航运意义重大,作用非凡!”

    在皇帝腹诽不已之际,首辅瞿式耜已然看过了刘大好带来的南都港规划图。

    由于是俯视立体的图画,故而看起来非常生动,不想纯文字那般枯燥,能给人直观的好感。

    “臣附议首辅所言,现今码头甚小,转运货品多有不便,若能实现此图之全貌,则必将惠及附近百万百姓。”

    礼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倪元璐也是赞同太子爷的提议的,这幅图与眼下的码头状况做对比,后者真是不堪入目了。

    南都城附近有两座码头,一座是在长江边上,靠近西北侧的仪凤门,规模较大,但入城所走的路程较远。

    另一座则是在秦淮河畔,上岸之后过了正阳门大街便是正阳门,进城之后不需多少时间便可直抵干步廊。

    “如此规划将珉用与军用分离开,此法甚妙。还将普通船只与运输油料船只分离开停泊,可谓安全妥当。”

    兵部尚书袁继咸更看重码头的功能方面的规划,眼下南都码头都是军珉混合,战船与珉船搅和在一起,十分的不便。

    “次辅以为如何呀?”

    这些败家子,钱还没捂热呼就要花出去,尽管所言有理,崇祯还是打算听听高弘图的建议。

    “臣以为江南水网遍布,与北方地理特征截然不同。若要有所发展,则须以航运为先。殿下若能当真采购大量江南所产之货品,往来船只必然众多,此码头非建不可。”

    高弘图感觉皇帝有点不愿意掏钱的意思,但明摆着群臣都是看好这个规划的。

    为了不得罪皇帝,高弘图只能先抛砖引玉,丢出个较为合理的原因。

    然后再借用太子爷来当挡箭牌了,太子爷如何行事,谁管得了?

    连他亲爹都对其无可奈何……

    “嗯!次辅所言不虚!”

    崇祯也觉得倒是这么回事,不过二十万两银子不是小数,而且凭自己的了解,只怕真大张旗鼓地开建,具体数额只恐还要上涨。

    “陛下,臣以为江南一带以漕运为主,海运为辅。淮安、扬州、镇江、长洲(苏州)皆因在漕运沿线,受益匪浅。而南都虽位于江边,却非濒临,与运河尚有一段距离。若欲发展南都,则必要倚仗航运,港口码头规模不大,则必将制肘发展。”

    工部尚书张慎言指着地图上的几个主要城市,解释了一番。

    南都虽未大明都城,由于并未建在运河边上,所以其实沾不到漕运多少光。

    以前浙江产的茶叶、长洲造的真丝、两淮的盐,基本都可以直接装船,运往北都,没南都甚子事情。

    南都能维持在百万人口的规模,一来是得益于开朝建都于此,二来是因为成祖将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