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十四年毕

    第955章:十四年毕 (第3/3页)

山东沿海各地每日可出动的渔船总数达到上万艘。

    夏季炎热,不变储存海鲜,只能就近销售,尽快食用,否则便会变质发臭。

    到了秋冬时节,尤其是冬季,海捕的条件虽然较为恶劣,但胜在能够长期储存。

    尤其是作为贡品送抵京城,对颜继祖来说,可是一项忘了自己吃饭都不能忘的差事。

    某太子在享用过山东的海鲜之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便下令凡是达到朝廷采购标准的,山东当地都可以提供,朝廷会按照市价进行采购。

    标准就是不能往上浇水冻海鲜,不能绑粗绳,不能以次充好,更不能缺斤短两,跟后世某些卖海鲜的一样,那就缺了大德了。

    大批量采购的价钱不会太高,但总之是能让渔珉们赚到钱的,小的可以留着自己吃,大个的都可以被衙门全部采购。

    养猪养羊想出栏,都需要至少两年才行。换作捕鱼的话,最多一个月,就能从山东运抵京城,在成本上就相差很多了。

    养家畜的成本是饲料,捕鱼的成本是造船,看似各有千秋。

    不过随着京城人口数量增多,仅凭猪牛羊是远远满足不了百姓对肉食的需求的。

    海鲜与河鲜就是最好的补充,春夏以河鲜为主,秋冬以海鲜为主。

    两鲜的加入还能抑制家畜与家禽的销售价格,减少出现售价飞涨的情况。

    在海里的海鲜大规模过剩的前提下,某太子的目标就是让京城的家家户户都买得起且吃得到海鲜。

    过元旦,朝廷也不再光出钱奖励各级官吏了,部分发奖金,另一部分则按品级,发海鲜和海盐,海鲜是肉食,海盐是必需品,省得再花钱买了。

    这种做法尽管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微词,但大致上还是说得过去的,总比成祖时期,给官吏们发香料来充抵月俸要好。

    崇祯十四年,明清双方罕见地没有大打出手,哪怕是在辽西前线,清军也仅仅是继续围困锦州,同时派兵固防宁远,仅此而已。

    对此,某太子非常清楚,这就是大战前的宁静期,相当位于台风的风眼里……

    由于迟迟得不到东虏叩关的迹象,京城这边自然是喜气祥和,且歌舞升平!

    憋了许久的百姓们也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都等不到过年了,生怕辫子再次干扰自己,在元旦就大肆释放烟花爆竹。

    从在夜晚释放的烟花规模来看,过元旦就的情况几乎跟过年别无二致。

    某父皇了来信说,南边的生意十分的红火,各种商品依然是供不应求。

    按产量就算的话,光是某父皇的订单,就可以让工厂已经做到年底了。

    不过那五百万两银子和五百万石大米,还得过年左右才能送到。

    某父皇不认元旦,只认过年才新年,此时才算是南廷与北廷的交割期……

    能确保这笔巨额钱粮按时送来,便说明江南那群冥顽不灵之徒,大致上被某父皇给收拾了。

    个别漏网之鱼,也被洪承畴的大军给践踏地服服帖帖的了,现在都在山东挖矿挖地正嗨呢!

    某太子对于自己的矿场多出十万矿工,一点都不介意,反而觉得多多益善才好。

    要不是这些败类偷逃税款,让朝廷入不敷出,不能及时赈济,北方遭灾怎么会饿死那么多穷苦百姓?

    至于同情心……

    一边是快要饿死了,连树皮都没得吃了。

    另一边是吃饱了撑的,胆敢发动叛乱。

    你说应该同情哪边?

    尔等不是喜欢臭得瑟么?

    那就让尔等在矿场里使劲得瑟好了!

    某太子心里盼望某父皇能再给自己送来十万,甚至几十万免费矿工,这样以后自己麾下矿场的挖矿成本将大幅度地降低。

    对于那些雇佣来的矿工,都是按市价标准来支付日薪的,干一天便给一天工钱,概不拖欠。

    而这些免费的……

    挖矿便是赎罪!

    以照雇佣矿工的日产量为标准,三千六百五十个工作日,也就是十年,便可赎罪完毕!

    公平合理,童叟无欺!

    至于那些女眷,落脚点就更好了。

    某太子的军队相当于一只怪兽,要确保这只怪兽听话又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除了要喂大量的肉食和粮食之外,还需要喂大量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