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厉兵秣马

    第969章:厉兵秣马 (第2/3页)

令处决……

    至于最后投降辫子,却被辫子反杀的丁启睿,已经可以完全不用考虑了,这会儿应该还在矿场挖得欢呢!

    右路大军皆为倭军,按照轮流坐庄的原则,这次又轮到了阿部重次领兵出征。

    德川二货大将军已经在信中严明了,而且五万先头部队陆续运抵济州岛,开春可立即乘船从锦州外海登陆。

    对于这支企图赚钱的大军,某太子从不担心其战斗力。

    毕竟飘洋过海送人头的案例,并不适用于眼下的倭军。

    虽然倭军士兵均很矮小,但一听说能赚钱,都跟打了鸡血一样亢奋。

    从之前与辫子的交锋情况来看,只要倭军不遭遇辫子的八旗精锐,不论是打汉军还是打三顺王的人马,都完全不怵对方。

    二十万倭军,还是装备了鸟铳、手榴弹、迫击炮、佛郎机的重甲步兵,足可以让辫子啃上好一阵子的!

    同等数量的倭军,比除东宫卫队外的本土兵马,更让某太子放心。

    这要是败了,也没地方跑,还赚不着钱,莫不如拼死一战。

    中路还是以东宫卫队为主,十二个旅七万兵马。

    打头阵的是约三万德军与五千七百法军!

    法国在得到无比宝贵的飞艇之后,自然是大喜过望。

    没什么武器能比飞艇更能增加部队战斗力,并提振将士们的士气的了。

    不论是已经身体欠佳的首相黎塞留,还是安娜太后,都觉得与明帝国交好是异常划算之举。

    尤其是明帝国还附赠了迫击炮与坦克技术,这对正在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激战的法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燧发枪上安装刺刀,士兵身披重甲,腰挎手榴弹,前方有坦克开路,后面有迫击炮压阵,头顶有飞艇助战。

    黎塞留相信一旦完成对整个法军的换装之后,距离法国称霸欧陆的时间便为期不远了。

    不过黎塞留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在与世长辞之前,还要对幼小的路易十四、安娜太后与继任者马萨林多加叮嘱。

    对内,必须继续收拢王权,牢牢控制住税收,不能放任各地恣意行事。

    对外,坚持进攻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区,限制其对外扩张。

    对于明帝国,要尽可能地交好,以便获得更大的实惠。

    黎塞留拿到左轮短铳的那一刻,便基本清楚了明帝国的工业实力了。

    法国不像西班牙,在东方没有任何属地,那便不会与明帝国发生矛盾和战争。

    既然如此,便只需要坚持互惠互利,便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明帝国的武器和商品。

    返航的法军舰队由于雇佣了不少荷兰商船,所以在海上并不惧怕西班牙战舰。

    所有货物均顺利运抵本土的加莱港,然后被装车运往巴黎。

    黎塞留将一部分珉用商品出售给贵族,立刻得到了相当积极的反馈,并在上层流行开来。

    精美的瓷器,华丽的丝绸,实用的肥皂、铅笔、坐便器,都受到了贵族们的欢迎。

    对于为国王上税,贵族们当然不大乐意。

    但对于个人消费,哪怕借钱也要买到心仪的东西!

    尤其是吃过了雪花糖之后,没人不说黎塞留首相英明、睿智、高瞻远瞩。

    只是法国所能拿出交易,且明帝国需要的商品极少,想买东西,只能拿钱,加上手里的德意志俘虏。

    两万!

    这是目前法国舰队所能投送兵力的极限,还要保证这些雇佣兵在路上不被病死。

    为此还雇佣了上百艘荷兰商船负责运输,由于荷兰本土已经知道了东印度公司与明帝国所签署的《明荷友好通商条约》。

    所以对于海上贸易的事情,自然是鼎力支持的,舰队也不会空船返航,装满商品返回本土,又能赚一大笔钱。

    运输雇佣兵不像运输黑奴,德意志雇佣兵知道自己是奔赴东方打仗赚钱,也就不会想方设法跑路了。

    第一批抵达明帝国的雇佣兵已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写给本土亲友的一部分信件也被当众宣读,起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光写信还不能让俘虏们感到信服,重要的是拍摄了大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