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太子传奇

    第1061章:太子传奇 (第3/3页)

    能得到保护作者的差事,厂卫们也都非常满意,毕竟是份肥差。

    该吃吃,该喝喝,银子一点不少,还能第一时间看到新上市的书,再不知足就过分了。

    北都传媒市场的繁荣只是大明走向中兴的一个缩影,因为识字的人多了,购买书籍报刊的人自然就多了。

    某新皇在十五年之前,便在北都设立了小学,十年之前又中学。

    在国子监更名为北都大学之后,经过十年发展,这套升学体系也就逐渐成形了。

    北都的小学、中学、大学各需要念五年,只有学生的课时与成绩均达标,方可得到毕业证。

    小学是免费入学,不收任何费用,但毕业之后需要自谋出路。

    中学也是免费入学,但需要在小学毕业之后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被录取。

    不过中学是定向培养,毕业之后不愁生计问题,自有商家上门招人。

    大学也需要经过考试才能入学,难度更大,门槛更高,但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空前的好。

    这是指经过考试的学生,对于那些家里不缺钱,买个名额就读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回家接盘了……

    获得毕业证的大学生可以进翰林院做学问,可以去科学院参与科研项目,可以在朝廷或地方当个芝麻官,还可以去企业做管理工作。

    因为大学有很多专业,譬如寒门子弟,可以就读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之后便可成为经理人了。

    某新皇当年的培训班就办了一期,以至于后来听课笔记的价钱都被炒上了天。

    再想耳濡目染,听某新皇讲课,那就是稀罕事了。

    若是偶得空闲,某新皇视察北都大学的话,还能给学生们灌一个小时的鸡汤……

    北都大学只要考上,不但所有学杂费全免,每个学生还得获得每月五两银子的生活费。

    某新皇就是要用这招来招募及拉拢大明最聪明的一群年轻人,以便人尽其才。

    每年的大学入学考试,都在前朝进行,下雪下雨就推迟,直至天空放晴。

    这也是哪怕北伐再辛苦,某新皇也要在年前回来的原因。

    譬如陕西巡抚左懋第的门徒许久福,当年那卷子答得真是不堪入目……

    去了陕西之后,因为上面有一个严苛的老师,加之这个胖子也怕死,就不敢沾染一些不好的习惯了。

    除了喜好吃点羊肉之外,基本上没犯下什么大的过世,二十年过去了,由于连年考核过关,且有左懋第的推荐,现在已经升到庆阳府知府,官居正四品了。

    左懋第一个人还说了不算,陕西还有堪称“沈扒皮”之称的沈迅作为巡按御史,火眼金睛的沈迅也认为许久福可被擢升,那就十有九九错不了了。

    庆阳府本来比延长油田所在的延安府好不到哪去,但因为跟后者一样也发现了石油,一下子就变得富裕起来了。

    由于边关吃紧,延长油田出产的石油之前主要供给北方地区,特别是作为守城的军事用途来储备。

    后来庆阳油田正式开采之后,对南方的石油供给就彻底放开了,可以利用马莲河,经西安,抵达湖广,进而让石油顺利进入长江流域沿线的诸多城市。

    陕西有了两座大型油田、一座大型煤矿、一座大型金矿之后,就业状况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加之熬过了小冰河时期,天气转好,粮食供给就不再成为问题了。

    孙传庭在驻防陕西西部期间,还数败土默特骑兵。

    不过由于朝廷的中心在东北方向,暂时还需与对方交好。

    作为甜头,朝廷同意左懋第在河西走廊开始互市贸易。

    只要土默特人用马匹将盐湖里的盐运下来,便可以优惠价格换取大明的各种商品了。

    在损兵折将,认识到明军难以战胜之后,土默特的酋长们也只能认栽了。

    因为盟友李自成与柴时华根本就不打算反攻倒算,这两个团伙在西域过得逍遥快活,完全不想自寻烦恼了。

    没了盟友的支持,土默特人也意识到用白花花的盐就能换取源源不断的明人商品,尝试过几次没被对方骗之后,也就认可了这种相处方式。